第383章 大汉的忠臣们(合章)(1 / 2)
阳仪其实挺会说话,把公孙度抄作业说得像是尊奉了刘备的命令一样。
“尊奉朝廷政令,自然算是顺民……可公孙升济不是朝廷之臣啊。”
刘备看着阳仪摇头:“未经朝廷授命,私领辽东太守,私授官职,这可不是良臣所为……但有功当赏,你回去转告公孙升济,让他自来临淄领受封赏如何?”
刘备可没忘记,当年刺杀刘虞导致母亲伤重去世,就是公孙度担任冀州刺史时的事。
而当初那个被丢出来交代的执行者孟岱,就是公孙度的手下。
当时公孙度因管教不严被免职,成了白身。这两年,又突然在辽东崛起,这背后肯定有人投资。
投资公孙度的人是谁,其它人可能没概念,但刘备很清楚,必是袁绍。
袁绍名声已经臭不可闻,不可能再站在台前,没人会再追随一个上了奸臣传的叛逆。
隐身幕后投资公孙度,是袁绍仅有的选择。
袁绍主动消失的时候实力并没有大损,无论是其岳父刘放,还是外甥高干,亦或是袁绍自己在冀州拉起来的部曲,都是极有实力的。
能在袁绍最惨的时候依然追随袁绍的,要么是铁杆,要么是不得不追随,意志也是过硬的。
虽然刘备不齿袁绍的人品,但不得不承认,袁绍是有能力也有魄力的。
塌顿多半也是得了袁绍的投资。
“卫将军,吾主镇守边地,又有乌桓作乱拦路,恐难亲至临淄……阳某为来青州,跨海历经艰难,几度险死于风浪之中,不可再使吾主行此险途。”
阳仪态度恭敬,但话里有话:“吾主并不急于封赏,也不在意官位显爵,只是想为大汉尽力罢了。不过,卫将军曾设悬红取丘力居首级,如今丘力居已伏诛,卫将军可愿守信?”
这意思其实就是……私自授命又如何呢?
辽东天高皇帝远,大军难以通行,幽州又有乌桓作乱,刘备现在没法派兵攻打辽东,幽州一时半会也很难对付辽东。
公孙度确实杀了丘力居,那刘备就不可能直接把公孙度视为叛逆,毕竟这是刘备自己发的悬赏,而且还有王政杀张纯封爵的先例在前。
阳仪来临淄的目的就是这个——只要朝廷不把公孙度视为叛逆,那公孙度盘据辽东就会被天下人视为合法的。
不仅会被视为合法,还会使得天下人以为公孙度是刘备的同盟……
因为人家明面上是完完整整的在抄作业,甭管这作业是不是那么回事,反正是照猫画虎画了一遍的。
而且,为了守信,刘备还得给人家把悬赏兑现了。
这不是公孙度在向朝廷请封,这是袁绍给刘备的升迁礼——上了奸臣传之后,袁绍的手段竟从阴谋变成了阳谋。
每个人都是会成长的。
刘备想了一会儿,问道:“公孙升济诛灭乌桓贼丘力居,自该得此悬赏。但阳先生可知一亿钱足有千车,既然有乌桓阻路,要如何送去辽东呢?”
是啊,一亿钱有三百多吨……
而阳仪只带了几个随从来。
这要是能把钱送到辽东去,那可比让公孙度来临淄困难多了。
“无需送去辽东……吾主虽非朝廷授命之太守,但却有尊奉朝廷之心。辽东偏远,人丁稀薄,路途艰险……但吾主拳拳公心,再难也要将赋税纳入朝廷。”
阳仪显然是有备而来:“此悬赏一亿钱,便请卫将军抵为辽东税款……吾主得知陛下受伤,特向陛下献上白虎毛皮与百年山参,以表寸心。”
好手段。
刘备心里暗赞了一句。
辽东以前确实是地广人稀,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这些年中原动乱,从党锢时期开始,就不断有士人逃往辽东。
尤其是最近十几年,中原天灾人祸不断,辽东天高皇帝远反倒是平稳一些,又有大量闲置土地,成为了落罪避难之人的首选。
就连关羽最初都是打算逃奔辽东的,只是半路在涿郡遇到了刘备。
包括青州这边,管宁、邴原等名士及其弟子,以及不少因左沅清算杀戮而逃离的士人,也都逃向了辽东。
眼下的辽东郡,无论从人口还是地盘来看,都可以视为一个州。
辽东本是从汉武帝时期的‘汉四郡’演变而来,玄菟、乐浪、带方三郡都受辽东辖制,昌黎也还没有单设为郡,而是是隶属辽东的县。
其地域涵盖辽东湾、辽河平原,以及朝鲜半岛北部,实际面积本来就有一个州那么大。(差不多相当于辽宁加整个朝鲜)
由于地处边疆,与异族战事频繁,幽州财政向来都是赤字,总体算下来是要倒贴军费的。
青、冀二州每年要调拨两亿多钱补充幽州财政,其中调拨给辽东的就有一亿钱左右。
而现在,辽东却要交一亿钱的税……
这谁见了都得说公孙度‘治理有方’啊……
公孙度在辽东就是明着抄刘备作业,下模仿棋,摆明了是等机会,等刘备犯错或是内部出状况。
同时,用乌桓、鲜卑、三韩等异族搞事情……以袁绍的本事,想把那些胡人忽悠瘸太容易了。
但就算刘备清楚明白的知道对方的打算,却完全没理由对付公孙度。
人家主动纳税,主动进贡,尊奉朝廷政策,遵从刘备之前的指令……
而且不计私利,不问官爵,治理辽东也颇有成效,把原本需要朝廷补贴的亏损郡变成了上交大量税款的盈利郡……
谁能说公孙度不是忠臣?
如果刘备以辽东为敌,必然搞得天下皆反。
——在天下人看来,如果像公孙度这种‘忠臣贤士’都要挨揍……其它郡可远远不如公孙度呢,那不就意味着无论如何都会被刘备弄死么?
那就全都造反呗。
再说,刘备现在也没法出兵辽东,路途确实太远,眼下还不是平定辽东的时候。
同样的,如果刘备不承认公孙度控制辽东的合法性,那将来恐怕就没人愿意向朝廷交税了。
这就是公孙度派阳仪来临淄的原因。
“公孙升济有心了……不过,辽东乃幽州属地,当以州牧刘伯安主政才是。如今有乌桓作乱,公孙伯济既有忠君之心,当助刘伯安平定幽州讨灭胡虏,总不能一直让辽东道路不通啊。”
刘备接受了这个结果,但仍然没有松口,没有直接给公孙度任何官职或名分,只让公孙度接受刘虞管理。
“卫将军说得是,吾主亦想讨伐乌桓……”
阳仪拱手说道:“只是朝廷并未下达讨伐乌桓之令,幽州刘使君又对东胡有宽抚之意,吾主不敢随意兴兵……吾主遣阳某来此,就是为了请天子下诏,平定乌桓之乱。”
请诏?
刘备闻言差点就骂了脏话。
这要是换成其他人,多半就得上当了。
现在可不能下诏讨伐乌桓……
如果下了诏,哪怕是让徐荣或鲜于辅为主将,公孙度都能以‘朝廷诏令’为凭,公然向幽州各郡出兵‘援助讨贼’。
就像刘备当年做的那样,奉诏讨乌桓嘛,不管主将是谁,作为援军奉诏讨贼总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