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本源共鸣阵的落成与寂灭风暴前的最后备战(2 / 2)
1.共生探索舰升级:对现有共生探索舰进行改造,加装“暗能量防御模块”与“超远距离通讯系统”。改造后的探索舰能深入暗能量带进行探测,同时在空间通道关闭的情况下,通过星灵能量实现跨星域通讯,为风暴来临时的信息传递提供保障。
2.能量转化技术研发:由生命文明与暗物质部落主导,研发“多能量转化装置”,这种装置能将暗能量、恒星异常能量等有害能量,转化为可利用的本源能量或星灵能量。装置的小型化版本可安装在避难所与战舰上,成为风暴期间的重要能量补充来源。
3.远古文明遗产深挖:跨宇宙遗产保护联盟组建10支“紧急考古队”,前往古星核文明遗迹、远古机械废土、生命文明圣殿等区域,寻找与宇宙寂灭风暴相关的应对技术。考古队配备最新的共生探索舰与应急设备,确保在极端环境下也能开展工作。
计划启动后,各文明的备战热情达到顶峰。在暗物质星域,暗物质部落的成员与机械文明的工程师合作,仅用半年就完成了所有避难所的升级,他们还在避难所外搭建了暗能量监测塔,实时监测暗能量带的扩张情况;在星灵星域,星灵技师们加班加点,完成了个智能监测浮标的调试工作,浮标被部署到星海各处后,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域的监测网络;在本源星域,生命技师与暗物质部落的成员成功研发出多能量转化装置的原型机,在实验中,装置将暗能量转化为星灵能量的效率达到70%,远超预期。
跨宇宙文明学院的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备战工作。由学生灵月(星灵文明)、铁岩(火焰部落)、绿芽(翡翠文明)组成的“年轻研发小组”,在导师墨的指导下,成功研发出“便携式应急能量包”。这种能量包体积小巧,可单手携带,内部存储的本源能量能满足一个人3天的基本需求,能量包的外壳由可降解的共生植物纤维制成,使用后能自动融入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我们在能量包中加入了星灵共鸣芯片,只要靠近共生防护层或共鸣阵,就能自动补充能量。”灵月在产品发布会上介绍道,“未来,我们计划将能量包分发给星海所有居民,让每个人都能在危机中多一份保障。”
就在备战工作有条不紊推进时,跨宇宙遗产保护联盟的紧急考古队传来重大发现——在古星核文明遗迹的最深处,考古队发现了一块“寂灭预言石板”。石板上的符文记载着:“宇宙寂灭风暴的核心是‘寂灭本源’,它会吞噬所有能量,唯独对‘跨文明共生能量’存在排斥。若能在风暴中心激活本源共鸣阵,释放所有文明的共生能量,可彻底中和寂灭本源,让风暴提前消散。”
这个发现让整个星海共同体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他们找到了彻底解决寂灭风暴的方法;紧张的是,要在风暴中心激活共鸣阵,需要有人驾驶共生探索舰,突破风暴的层层阻碍,将“引导能量”注入本源之树的核心——这无疑是一项九死一生的任务。
跨宇宙仲裁体系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任务的执行人员。会议上,越飞率先提出由自己担任任务执行者:“我体内有混沌秩序之心,能抵御多种极端能量的侵蚀;同时,我熟悉本源共鸣阵与本源之树的能量特性,是执行任务的最佳人选。”
萧战、蓝溪、星洛、墨等人也纷纷请缨,希望与越飞共同执行任务。最终,仲裁体系决定组建“寂灭核心突击小队”,成员包括越飞(队长)、萧战(副队长)、蓝溪(探测与技术支持)、星洛(能量引导)、墨(设备维护),以及星灵文明的星灵守护者(星灵能量支持)、星穹文明的空间向导(空间导航)。小队将乘坐最新升级的“共生突击舰”,在风暴来临时执行任务。
突击舰的改造工作立刻展开。机械文明的工程师为突击舰加装了“多层暗能量防御护盾”,火焰部落的锻造大师用本源合金强化了舰体结构,星灵技师则在舰上安装了与本源共鸣阵连接的“引导能量发射器”。改造完成后的突击舰,成为星海共同体最坚固、最先进的战舰,也是抵御寂灭风暴的最后希望。
越飞站在突击舰的舰桥上,看着窗外璀璨的星海,心中满是坚定。从多元宇宙的危机,到跨宇宙共同体的建立;从虚空残余势力的清除,到宇宙寂灭风暴的备战——他与所有星海守护者一起,走过了一条充满挑战却又充满希望的道路。
“风暴终会到来,但我们不会退缩。”越飞通过跨宇宙共生网络,向所有文明传递着信念,“我们将用跨文明的共生能量,对抗宇宙级的灾难;用团结与勇气,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无论未来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始终坚守共生理念,就一定能迎来风暴后的新生。”
星海各处,无数居民通过通讯设备听到了越飞的话语。他们抬头望向星空,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跨宇宙共生网络中,各文明的能量在快速流动,为共鸣阵注入力量;本源之树的枝叶随风摆动,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积蓄生机。修仙纵横末世的传奇,即将迎来最壮烈的一章——这一次,所有星海守护者将并肩作战,用跨文明的共生之力,对抗宇宙的终极考验,书写属于整个星海的重生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