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夜半诈尸(2 / 2)
尽管叶承稷勉强打起精神,做出一副无事发生的模样,试图维持住大楚这位储君的威仪,可他那泛青的眼圈,微微颤抖的指尖,以及偶尔流露出的烦躁,都逃不过底下那些老狐狸们的眼睛。
于是乎,今日大臣们奏事时,眼神总是不自觉地飘向叶承稷,那目光复杂难言,有同情,有鄙夷,有探究,更有甚者,带着一丝隐秘的幸灾乐祸。
那种窃窃私语声音虽小,听得不大真切,却更让叶承稷心烦意乱,坐立难安。
他想起今日乘着马车路过街头,隐约听到那些极低的议论声:
“听说……太子妃那般,是因为太子殿下他……咳咳,力有不逮,闺房失和已久啊……”
“嘘……慎言!不过……空穴不来风,若非如此,太子妃何至于……”
“真是……皇室不幸啊……”
这些荒诞不经的流言,如同毒蛇般钻入叶承稷的耳中,让他气血翻涌,几乎要当场失控。
他紧紧攥着拳,指甲深陷入掌心,才勉强维持住表面的平静。
他知道,哪怕这消息流传再快,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满城皆知,定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要彻底将他钉在耻辱柱上!
这个人除了自己那位好妹妹叶菀,还能有谁?
好容易熬到散朝,叶承稷几乎是逃离了金銮殿。回到东宫,他立刻将自己反锁在书房内,砸了所有能砸的东西,咆哮着命令任何人不得打扰。
然而,清静并未持续多久。不到一刻钟,书房外便传来了急促的叩门声和李氏的亲生父母——
李尚书及其夫人悲切焦急的声音。
叶承稷自然是不见的,阴沉着脸打发小厮去说自己身体不适,而不久之后小厮便回来禀告,说那李尚书夫妇不过是想女儿了,想接她回去小住几天。
叶承稷懒得理他们,现在只恨不得将李氏这个丢尽脸面的包袱赶紧丢掉,于是几乎是想也没想便同意了,于是,又过了约莫半刻钟,头发花白的李尚书夫妇两人颤颤巍巍搀扶着自己那遮的严严实实的女儿出了门。
可这一去,李氏便再也没回来,没有人知道回到李家的太子妃经历了什么,只知道到了半夜,李府深处突然传来一阵压抑的哭声和李尚书夫人一声凄厉的哭喊:
“我的儿啊——”
然后半盏茶的功夫,一辆小马车从李府的后门鬼鬼祟祟的出来,一路上风驰电掣,直直驶进了太子府邸的后门,有人透过那扬起的马车窗帘,隐约看见太子妃李氏那不正常的惨白的脸色,随即,一切复归于沉寂。
接着,消息便传了出来——
当夜,太子妃李氏“因深感愧对殿下与皇家,无颜苟活于世”,在李府偏殿“自愿”悬梁自尽。
消息传出,冀京哗然。
茶馆酒肆之中,平民百姓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太子妃没了!”
“哎呦,怎么就想不开了呢?那事儿……虽说丢人,但也不至于……”
“你懂什么?那可是皇家!脸面比命重要!她不‘自愿’死,难道等着被赐死?那更难看!”
“我看啊,那李氏死得冤!分明是太子和他妹妹斗法,拿自己老婆填了坑!”
“嘘!小声点!不要脑袋了?不过……这话在理,那李氏也是高门贵女,落得这个下场,啧啧……”
“听说死的时候,眼睛都没闭上呢……”
人人都知道李氏死得蹊跷,死得不甘,但事已至此,她的死成了平息这场风波的唯一方式,也是维护皇家那摇摇欲坠的颜面最后一块遮羞布。
然而,皇家的“体面”并未维持多久,便又掀起了波澜。
因着夜半被捉奸的缘故,李氏的葬礼办得极其低调仓促,甚至可以说是潦草,堂堂的太子正妃,她的灵堂竟只是设在太子府一个偏僻冷清的角落里,一切相应的排场全无,只是临时搭了个简陋的小棚子,除了两个被指派来守夜且满脸不情愿的仆从,府内甚至连大门都未曾悬挂白幡,仿佛死的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下人,只等七日后停灵结束,便准备草草发丧了事。
而这种明目张胆又刻意为之的轻慢与冷漠,却更加坐实了外界的种种猜测,一时间各种言论也喧嚣尘上,让太子府内外弥漫着一股不安且浮躁的气息。
停灵第三日的深夜。
负责守夜的两个家丁一如往常般缩在灵堂外的角落里,紧紧抱着手臂,听着风吹过破旧窗棂发出的“呜咽”声,只觉得脖颈后面凉飕飕的。
天越发冷了。
然而就在他们两个围着火盆取暖时,突然听见灵堂之内,“咯噔”一声微弱,接着像是有什么尖锐的东西在木板上划过的声音,听起来像是……指甲?
两个家丁齐刷刷的抖了抖。
那声音还在继续,甚至越来越大。
“喂……你……你听见什么声音没有?”
其中一个哆嗦着问道。
“别……别自己吓自己!哪有什么声音?”另一个强自镇定,但声音也有些发颤,“这世上……哪有什么鬼!”
安慰自己的话自然谁都会说,可那两人控制不住的脸色惨白,头也不敢抬,只得装作听不见,那纸钱不停的往火里面扔。
然而灵堂内,那口薄棺突然发出了“吱嘎——”一声轻响。
两个仆人浑身一僵,惊恐地互望一眼。
紧接着,“砰”的一声闷响,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棺材里不断撞击着棺盖!
“鬼呀——”
两个仆人吓得魂飞魄散,再也顾不得其他,连滚带爬地冲出灵堂,一边跑一边撕心裂肺地尖叫。
“有鬼啊!太子妃诈尸了!闹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