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集:百年计稳,医馆、学堂、贸易网成大秦医道根基(2 / 2)
秦斩停下脚步,转头看向素问,眼中带着笑意:“可我们不仅完成了,还做得更好。你看,医馆分支遍布大秦,学堂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医者,贸易网让珍稀药材能惠及更多人,就连陛下都认可,我们的医道,是大秦的根基。”
正说着,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医馆里出来,是医馆的大管家老周。他手里拿着一本账簿,快步走到二人面前:“将军,苏医令,刚清点完今年的药材储备,西域的红花、草原的黄芪,还有南方的茯苓,都够支撑到明年春天了。另外,学堂第三届的学员招录,已有两千多人报名,比去年多了五百人。”
“好,”秦斩接过账簿,翻了几页,“报名的学员里,有多少是来自偏远郡县的?”
“有八百多人,”老周笑着说,“其中还有十几个是匈奴和百越的子弟,他们说,想学好医术,回去给族人治病。”
素问闻言,眼中泛起泪光。她想起当年在深山里找到的扁鹊手记,扉页上写着“医者无界,天下同心”,如今,这句话竟真的在大秦的土地上实现了。
当晚,济世医馆的会诊楼里灯火通明。秦斩、素问,还有来自各地分馆的名医,正围着一张案几,讨论着如何完善“全民防疫策”——那是他们从扁鹊手记的补遗中发现的,如今已在大秦十几个郡县推行,去年的瘟疫发生率,比前年降低了七成。
“北方的郡县冬季寒冷,防疫重点应放在保暖和通风上,”来自上郡的名医张大夫说,“我建议在各乡增设‘暖医棚’,给百姓免费提供驱寒的汤药。”
“南方湿热,要多教百姓清理沟渠,防止蚊虫滋生,”来自长沙郡的李医令补充道,“另外,我们可以将防疫的口诀编成歌谣,让孩童传唱,这样更容易普及。”
素问认真地记录着众人的建议,秦斩则在一旁翻看着手记——手记的最后几页,是他和素问这些年补充的临床经验,如今已快写满了。他忽然想起,十年前他第一次见素问时,她正拿着这本手记,在医馆的茅屋里熬夜研究药方,那时的她,眼里满是对医道的执着。
“将军,苏医令,”老周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西域商队的首领派人送来信,说他们在安息国找到了一种能治肺痨的草药,想明年开春带回来,让我们试试疗效。”
素问接过书信,快速浏览一遍,眼中满是惊喜:“肺痨在大秦是顽疾,若是能找到治疗的草药,不知能救多少人!”
秦斩看着素问欣喜的模样,又望向窗外——医馆的灯火映照着夜空,远处的学堂里,还有学员在挑灯夜读,贸易网的商队正带着药材在官道上疾驰。他忽然觉得,所谓的“百年计”,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无数医者、百姓、商队,甚至是朝廷的支持,共同织就的一张大网,这张网,不仅守护着大秦百姓的生命,更守护着天下的太平。
次日清晨,秦斩和素问站在医馆的了望塔上,望着远方。朝阳从地平线上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大秦的土地上,也洒在遍布各地的医馆、学堂和商道上。
“你说,百年之后,我们的医道会变成什么样?”素问轻声问。
秦斩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百年之后,大秦的每个郡县都会有医馆,每个孩童都能懂防疫之法,每个医者都能用上最好的药材。到那时,扁鹊的遗志,才算真正实现了。”
素问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憧憬。她知道,他们的百年计,早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深深扎根在大秦的土地上,成为了支撑这片天下的根基。而他们,会继续沿着这条医道走下去,直到天下无疾,百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