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残茶玉璜照汗青(肆)(2 / 2)
在国难家危之际,竟展现出如此惊人的魄力与智慧。
而自己在遇到问题时,却只会逞匹夫之勇。
经过数日航行,船队终于在福建沿海一处偏僻的小渔村暂歇。
陈文龙下船向本地人问询,方知此地名为“南澳”。
虽属大宋疆土,但官府力量薄弱,海盗、流民混杂,秩序混乱。
陈璧娘深知,要想在此地立足,必须先与丈夫汇合。
当务之急,就是迅速组织一支自保的力量。
她利用随身携带的部分金银,以及江宗杰给的官方文书。
设法租下了一片废弃的渔村和晒盐场,作为临时基地。
顺便收拢沿途遇到的散兵游勇,以及一些不愿降元的流亡百姓。
一日,她亲自巡视新搭建的简易教场。
发现几位家仆,正围着一个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者。
那老者手中拿着一把普通的渔叉,正比划着什么。
陈璧娘走近一看,被老者渔叉木柄上的复杂机括图案吸引。
家仆们见陈璧娘过来,都紧张的不说话。
“老人家,你这是……”陈璧娘故作惊讶的问道。
并没有对家仆,有任何的斥责。
老者见陈璧娘仪态端庄,不似寻常的村妇。
又见那些人,对她如此尊敬,猜到定不是俗人。
于是,拍了拍手上的木屑,躬身行礼道。
“小人姓欧,名冶,人称欧冶子。”
“祖上曾在军器监当差,略懂些机括营造之术。”
“流落至此,有心效力,想传授些提升渔叉攻击力的办法。”
说着,他拿起那柄改造过的渔叉。
对准十余步外的一截木桩,手指在木柄某处轻轻一按。
“咻!”地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一道乌光激射而出。
精准地钉入了木桩,那木桩被钉入处。
木桩之上,一团诡异的黑色迅速的散开。
“此为连环弩,”欧冶子解释道。
“一次可装入三根毒针,利用机括弹簧之力发射,三十步内可透薄甲。”
“虽不及强弓硬弩射程远,但胜在隐蔽、迅疾,近身防卫或暗中狙杀,颇有奇效。”
“材料也易得,渔叉、硬木、兽筋、鱼刺皆可改制。”
陈璧娘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
她立刻意识到,这位叫欧冶子的老人的价值。
缺乏正规兵器,这种改造的武器无疑能极大提升战斗力。
“欧师傅大才!璧娘恳请欧师傅留下,担任我营中工匠管事。”
“专司督造此类器械,所需人手、物料,但凭欧师傅调配。”
欧冶子看着陈璧娘诚挚而充满期望的眼神,深深一揖。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老头子愿效犬马之劳!”
很快,在欧冶的指导下。
第一批改造的渔叉连环弩,开始装备队伍中的精锐。
陈璧娘又亲自,挑选了一批胆大心细的妇人少女。
由她亲自教导辨识草药、包扎伤口。
甚至,请陈忠教她们练习简单的格斗技巧。
一支以女子和流民为基础,初具雏形的“娘子军”。
在这南海之滨,悄然诞生。
她们衣衫褴褛,面有菜色。
但眼中,燃烧着不同于寻常流民的求生之火与抗争之志。
夕阳下,陈璧娘站在临时搭建的望台上。
看着下方,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
手中摩挲着,那半枚玉璜和张达留下的布防图。
海风吹拂着她的发丝,远方海天相接处,阴云仍未散去。
她知道,更艰难的路还在后面。
但她已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的女子。
她坚守丈夫的理想,并在自己的道路上,点燃了新的星火。
这星火虽微,却倔强地在这破碎的山河一角,闪烁起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