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残茶玉璜照汗青(拾贰)(1 / 2)
第一百十一章:残茶玉璜照汗青(拾贰)
第十二回:青史难埋钗钿骨韩江长涌碧涛声(中)
书接上回!
十天后,营寨内。
陈璧娘拿出《潮州密道全图》,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
那刚劲有力的字体,便是出自江宗杰之手。
此刻,她以针为笔,以发为线。
开始在这幅残破的缂丝上,绣制最后的名册。
油灯的光晕,在她的脸上跳跃。
每一针,每一线,都仿佛在编织着一个即将逝去的时代。
绣到“欧冶子”时,她想起老人改造渔叉时专注的神情。
想起他说:“这是老夫,能为大宋做的最后一件事。”
绣到“阿螺”时,她想起那个凿沉敌船的勇敢少女。
想起她那次凿穿粮船,在水下灵活的身影。
绣到“江宗杰”时,她想起这位文官如何在战场上学会弯弓搭箭。
想起他,夜以继日整理文书时的认真的样子。
绣到“林老四”时,她想起那个曾经怯懦的渔民。
最终,却英勇战死,只留下那鱼骨护身符……
针线在布料间穿梭,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与窗外的雨声、海浪声交织成一曲挽歌。
每一个名字,都对应着地图上的一个城镇,一个村落。
韩江的钓趣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绵延千里的忠魂谱。
三日后的黎明,天色灰蒙,海涛呜咽。
元军的战鼓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如同催命的符咒,震得岛上的树叶都在颤抖。
李恒的旗舰,已经出现在视野中。
数十艘战船呈扇形展开,将蝮蛇岛围得水泄不通。
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刀剑的寒光在晨曦中闪烁冷光。
绝大部分的人,都已经被陈璧娘遣散了。
空荡荡的营寨里,只剩下她与数十名自愿留下的老兵。
她换上了,那身临安离别时的月白襦裙。
外面,罩着爱人张达的那件旧青衫。
衣衫很宽大,更显得她身形单薄,却有一股凛然不可犯的气度。
她仔细梳理了发髻,将那根断裂后又被修补的木簪重新簪好。
她独自一人,来到了岛边那棵巨大的古榕树下。
这正是当年,她无数次站立,又期盼其归来的地方。
榕树的气根在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往事。
树下的石头上,还留着她常年站立等待时磨出的浅浅足迹。
陈璧娘将一条素白的三尺白绫,缓缓系在虬结的树枝上。
白绫在风中飘荡,像一面小小的降旗,又像一曲无声的挽歌。
她的动作从容不迫,仿佛不是在准备结束生命,而是在完成一个神圣的仪式。
她从怀中,将三样物件一一取出,置于树下青石上。
那枚已然合璧、却布满创痕的青玉璜。
在晨曦微光中,流转着温润而悲怆的光泽。
断裂的纹路,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伤痛。
而那完整的轮廓,却见证着至死不渝的情谊。
“来生仍点北苑春!”
“魂守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