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残茶玉璜照汗青(拾贰)(2 / 2)
一个是温柔的约定,一个是庄严的誓言。
她没有犹豫,没有回头,将白绫绕过头顶……
就在她身躯,悬空的刹那。
海面上,突然响起了苍凉而雄壮的歌声。
那歌声,来自于那些被陈文龙和阿螺带走的孩子们。
他们在小舟上,用稚嫩却无比坚定的声音歌唱。
唱的正是江宗杰新编的《夫人点将令》,字字清晰。
“韩江潮,南海浪,夫人点兵榕树下哟……”
“不点千,不点万,专点忠魂守家乡!”
“玉璜碎,丹心在,绣图一卷是河山!”
“旌旗染血随风扬,碧波扬帆起征程……”
歌声穿越波涛,清晰地传入即将合眼的陈璧娘耳中。
她的嘴角,泛起了一丝极淡、极释然的笑意。
那笑容中,有着难以言喻的平静与解脱。
她知道,种子已经播下,希望将在别处生根发芽。
海风骤起,吹动了青石上的物件。
玉璜发出细微的嗡鸣,仿佛在回应着远方的歌声。
陈璧娘似乎看见,绣图在风中翻卷。
那些用发丝绣成的名字,在晨曦中若隐若现。
风打在名册密道图上,猎猎作响。
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此时,一股韩江特有的、蕴含着莫名力量的涨潮之水。
它裹挟着泥沙与数片晶莹的青瓷碎片,沛然奔涌而至。
那形态,分明是在国破家亡之夜与国家共碎的茶盏残骸。
那浪潮,又执拗地拍打着古榕裸露在外的、苍劲的根系。
那些茶盏碎片,在即将跃出海平面的朝阳第一缕光芒照射下,泛着微弱而永恒的光。
像是某个遥远雪夜里彻底破碎的旧梦,又像是一段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无法磨灭的集体记忆。
潮水遵循着自然的律动,周而复始,永不停息。
义无反顾地将这无数忠魂的故事,带入那深不可测、永恒流转的碧波之中,与之融为一体。
陈璧娘的躯体在古榕下静静悬垂,她的灵魂却仿佛挣脱了所有束缚。
随着那撼人心魄的歌声、随着那永不止息的海潮声,彻底融入了这片她与张达、与文天祥、与陆秀夫、与万千无名忠烈共同以生命守护的海天之间。
肉身虽逝,精神长存。
而在那些元军势力尚未完全触及的偏远渔村、深山坞堡。
幸存下来的孩子们,已经开始传唱由《夫人点将令》演变而来的新歌谣。
那些曾经在陈璧娘羽翼庇护下得以存活的孩童,如今都成了她传奇故事最虔诚的传唱者与守护者。
每当月色如练,洒满韩江蜿蜒的水道,每当潮声如诉,拍打着岭南漫长的海岸线。
人们总能听见那稚嫩却充满生命力的歌声,随着潮汐的节奏起伏回荡:
“夫人旗,娘子军,玉璜碎,丹心在,保我家园守我城……”
“韩江水,向南流,忠魂不灭,精神永存……”
青史工笔,或许会因时代的局限、权力的更迭而遗漏她的名字。
但韩江那日夜不息的碧涛,将永远以最原始、最真实的方式,传唱着她的风骨。
以及,那段由无数钗钿女子、匹夫匹妇共同用血肉与忠魂铸就的不屈传奇。
岁月流转,山河易主,唯有那涛声依旧。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不知疲倦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悲壮、忠诚与不朽。
而在某个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那幅绣满名字的《韩江寻钓图》与那份暗藏完整名册的《潮州密道全图》,正静静地等待着。
等待着有朝一日,被后世的有心人发现,让这段被尘封的热血与忠诚,重见天日,光照后人。(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