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二访洛阳(2 / 2)
还有数件青铜面具,造型夸张,眼鼻突出,是商代早期的祭祀面具,透着神秘的宗教气息。
墓室西侧的储藏室里,堆满了陶罐与青铜容器。
陶罐里果然如赵国强心中所想,装着粟、黍、稻的碳化遗存,还有数十颗桃核、枣核;
搜刮的墓室多了,赵国强都得出了一些经验。
很多墓室之中,都会用容器装着一些晒干的当时吃的粮食与干果。
一件青铜容器里藏着数斤青铜锭,上面刻着矿场标识,是当年铸造青铜器的原料;
最令人惊喜的是一箱陶制模型,有陶屋、陶井、陶俑,造型简约却生动,还原了商代早期的民居形态与生活场景,是研究上古社会生活的珍贵实物。
在一处夏代民居遗址的地下,一口陶瓮里装着数十件石制工具与陶制用具:
石斧、石铲磨制精细,刃口锋利,是当年耕作的农具;
陶鬲、陶盆造型古朴,表面刻着绳纹,是日常炊煮与盛放食物的器具,陶盆内壁还残留着当年的食物残渣。
一旁散落着几枚陶制纺轮与骨针,纺轮上刻着简单的花纹,骨针打磨光滑,针眼细小,是夏代纺织业的实物证据,仿佛能想见当年先民纺纱织布的场景。
更深的土层里,又出现一处二里头文化晚期的隐秘石室。
空间下沉至二十米深处,石室用青石板砌成,石门上雕刻着原始的龙纹,与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风格一脉相承。
推开石门,一股混杂着松香的气息扑面而来,石室中央的石台上,摆放着一尊半米高的绿松石镶嵌铜牌饰,用数千片细小的绿松石片镶嵌成兽面纹,眼部用圆形绿松石点缀,历经三千多年依旧色泽鲜亮,是夏代工艺的巅峰之作。
石台两侧的木架上,藏着数卷麻布残片,上面织着简单的菱形纹,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纺织品之一;
还有几件玉柄形器,玉质温润,上面雕刻着弦纹与节纹,是夏代贵族的礼仪用器。
在洛阳深层地下又搜寻了整整两天,赵国强的空间里又添了数不尽的夏商遗珍。
从夏代的玉璋、青铜鼎到商代早期的甲骨文雏形、原始青瓷,从王室的礼器、贵族的随葬品到平民的工具、日常用具,每一件都承载着洛阳城最古老的记忆,诉说着华夏早期王朝的文明曙光。
站在洛水之畔,望着夕阳下的龙门石窟,赵国强心中一阵满足。
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地下,藏着深厚的文明积淀,从夏商到隋唐,每一层土层都是一部鲜活的史书。
果然不愧是十三朝古都,自己在这
他脸带笑容,心念一动,身影再次消失。
下一站,商丘——那座“华商之源”,正等待着他去探寻商族起源于周代宋国的千年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