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岐仁堂里解乳胀:炒麦芽巧疏城乡郁气(2 / 2)
林晓梅接过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包里,又拿起麦芽包,闻了闻那股焦香:“岐大夫,谢谢您!这麦芽多少钱啊?我扫码给您。”
“不用钱,这麦芽不值钱,你先拿去喝三天,三天后再来复诊。”岐大夫摆了摆手,“要是喝了一天就不胀了,也得来看看,我给你调调用量,巩固巩固。”
林晓梅心里一阵暖,眼眶都有点红了:“岐大夫,您真是好人!我之前去别的地方看病,光检查费就花了好几百,您这儿不仅不用花钱,还说得这么明白。”
“咱们岐仁堂开了这么多年,讲究的就是‘医者仁心’。”岐大夫笑了笑,指了指门楣上的木匾,“老祖宗传下来的医术,不是用来赚钱的,是用来救人的。你快回去煮水喝,别耽误了。”
林晓梅点点头,拿起快递盒和麦芽包,又说了声“谢谢”,才撑着伞走出岐仁堂。雨已经小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青石板路上,亮闪闪的。
三天后,林晓梅又来到岐仁堂,这次她脸上没了之前的焦虑,嘴角还带着笑。“岐大夫,您的麦芽水太管用了!喝了一天,胸就不胀了,晚上也能睡好觉了,那又冷又烧的感觉也没了。”
岐大夫给她搭了搭脉,又看了看舌苔:“脉不弦了,舌苔也正常了。你这恢复得不错,再喝一周巩固巩固,用量减到30克就行。平时没事也可以用15克麦芽泡水喝,就当保健了。”
“好嘞!”林晓梅高兴地说,“我昨天还跟我们公司的同事说了,她也总经前胸胀,我让她也来您这儿看看。对了,岐大夫,我还想问问,为啥有的人胸胀用蒲公英啊?我之前听人说蒲公英能治乳胀。”
“那是分情况的。”岐大夫耐心地解释,“要是哺乳期堵奶,乳胀还伴着红肿热痛,那是乳痈,就得用蒲公英、路路通这些清热通乳的药,就像给堵了的水管加压冲洗;但你这种非哺乳期的乳胀,是气机郁结,不是有热,就得用麦芽这种疏通气机的药,就像给弯了的水管调直,而不是用通渠剂去冲。用错了药,不仅没用,还会伤了身体。”
他又拿起《黄帝内经》,翻到其中一页:“《内经》里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中医治病,最讲究辨证论治,不是啥病都用一种药。就像你之前把气郁结当成上火,喝凉茶没用,就是因为没辨对证。”
林晓梅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原来是这样,我以前总觉得生病就吃药,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
“可不是嘛!”岐大夫笑着说,“中医讲究‘治未病’,就是在没生病的时候就注意调理,比如你平时调畅情志、护好脾胃,就不容易生病。这麦芽茶啊,就是‘治未病’的好东西,既能解肝郁,又能护脾胃,适合你们这些天天上班压力大的年轻人。”
林晓梅拿起岐大夫给她称好的麦芽包,心里满是感激:“岐大夫,谢谢您!我以后一定注意,不熬夜,不随便生气,好好护着自己的身体。”
“这就对了。”岐大夫挥了挥手,“快回去吧,有啥不舒服再来。”
林晓梅走出岐仁堂,阳光正好,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她看着手里的麦芽包,闻着那淡淡的焦香,心里觉得特别踏实。她想,以后要是再遇到啥不舒服,肯定还来岐仁堂找岐大夫——这老中医不仅医术高明,还让人心里暖乎乎的,就像这堂屋里的铜炉香,让人安心。
又过了半个月,林晓梅带着她的同事李姐来到岐仁堂。李姐也是经前胸胀,喝了岐大夫开的麦芽水,没多久就好了。后来,岐仁堂里来治乳胀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都是林晓梅介绍来的。岐大夫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病因、说用法,还叮嘱他们注意生活习惯。
有一次,一个小姑娘问岐大夫:“岐大夫,麦芽这么好,能不能天天喝啊?”
岐大夫笑着说:“啥东西都不能过量。《本草纲目》里说麦芽‘久食消肾’,要是天天喝大剂量的,会伤肾气;但平时用15克泡水喝,就像吃饭一样,适量就好,不仅没事,还能消食疏肝。这就像《中庸》里说的‘过犹不及’,做人做事如此,用药也是如此。”
小姑娘点点头,似有所悟。岐仁堂里的铜炉香还在飘着,《本草纲目》还摊在桌角,岐大夫依旧坐在诊桌旁,给一个个病人搭脉、问诊、开方,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医术,解着现代人的病痛,就像一株老槐树,扎根在县城的老街上,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日子一天天过去,岐仁堂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县城里的人来,就连周边乡镇的人也慕名而来。有人问岐大夫,为啥这么普通的麦芽,到他手里就这么管用。岐大夫总是笑着说:“不是麦芽管用,是中医的辨证论治管用。只要辨对了证,用对了药,哪怕是厨房里的寻常之物,也能治病救人。”
是啊,中医的智慧,就藏在这些寻常之物里,藏在“辨证论治”这四个字里,藏在岐大夫这样的医者心里。就像那炒麦芽,看似普通,却能疏通气机,解人乳胀之苦,这便是中医的精妙所在——于平凡中见神奇,于细微处护健康。而岐仁堂,这座坐落在县城老街上的小药铺,也在岐大夫的守护下,继续散发着温润的烟火气,为更多人带去健康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