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 > 第78章 帝王马嵬驿之死!

第78章 帝王马嵬驿之死!(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78章帝王马嵬驿之死!

潼关大营内。

大将哥舒翰忍着一身病痛坐起身,仔细看过诏书的每一个字,顿时怒火攻心,涌上一口血来。

高仙芝和封常清慌忙上前,一左一右将人搀扶住。

“快,避开营中将士,去请军医过来!”

哥舒翰缓过气来,挥手将人拦住:“不必,老夫心中有数。二位领军多年,当知道临阵前倒了将军,这可是兵家大忌。”

高仙芝叹息一声,算是勉强认同了哥舒翰的做法。

战况紧急,圣人这道旨意压在潼关头上,哥舒翰便直接跟两人摊牌道:“二位应当也猜到了,圣人追加这道诏书,定是中书令杨国忠苦心积虑求来的。”

杨国忠这么做,无非是怕了。

怕了哥舒翰名义上掌控的二十万大军,以及他背后韬光养晦多年的皇太子李亨。

高仙芝与封常清对视一眼,俱是苦笑:“陛下实在擡举潼关了,哪里能有所谓的二十万大军。”

洛阳和陕郡余部不过三万伤残病弱,余下就近赶来的各部蕃军,也并非尽全力听由哥舒翰调遣的。

封常清也开口:“叛军远道而来,需要速攻;唐军据险防守,重在坚守。无论是我军的二十万雄师,还是陕郡的四千残兵,不过都是烟雾弹迷惑敌方罢了。”

只是没想到,陛下先晕了头。

二人说的隐晦,哥舒翰却接收到信号放心了。

于是又道:“杨国忠催促我早日出关,无非是为了尽快击败崔干祐所领叛军,解除潼关的威胁。那时候,他便能以我‘身弱体病,无法直捣范阳’为由,名正言顺地收回兵权。”

“此战无论胜或是败,杨贼都根本不关心。但我作为主将却不能明知前路是死,还带着全军去送死啊。”哥舒翰沉沉咳喘着,将喉间一口血强忍着咽了下去,以佩刀撑起沉重的身子,单膝跪在二人面前,“哥舒翰死到临头,但有一愿请求二位将军。”

不顾高仙芝二人搀扶,他擡首坚定道:“三日后,潼关整军,我亲领三万骑兵前往陕郡。届时,我会以大将之名,命尔等带大军分两路精锐骑,侧翼游击支援。”

“还请二位按兵不动,勿要伸出援手。待我试探出陕郡的圈套,你二人率军火速退回潼关,严防死守。”

“潼关道天险以据,就托付给你们了。”

……

天宝十一载六月初四。

帝王三道令牌的力压之下,哥舒翰挥泪开启潼关大门,率主力军出关。

铁骑踏破夏蝉的鸣声,似乎要超越它们这短短一夏的张扬热烈,为大唐帝国殉于绚烂之间。

六月初七,灵宝西原。

唐军在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处,遭遇了崔干祐的布阵。次日,崔干祐故意露出破绽,以不足一万人诱敌。哥舒翰即便心中门清,也只能硬着头皮领兵进入隘道。

滚木礌石之下,唐军无处藏身,死伤枕籍。

夕阳西沉,将军百战之下沧桑泪流,回首望向身后。在那里,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带领的十万大军应当已经收到讯号,折返回潼关。

他以为自己的任务完成,可以光荣赴死了。

然而,崔干祐叛军精骑却早已绕道南山,此时陡然从高仙芝二人身后杀出。

风中残旗猎猎,战火将南山与黄河席卷。

有人弃甲南逃,被叛军一刀削了首级;

有人跌落黄河,涛涛黄水下尸骨无存;

惨叫、呼喊、求救响彻战野之间,叛军便明白过来,这支新兵为主的唐军根本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是团草包!

乱战之下,高仙芝率先率领残部回到了潼关城内,而封常清那一支队伍仍在断后。

高将军立在城墙之上,放眼远眺——

只见潼关城外三条堑壕内,早已填满了唐军的尸骨。数万人死在了黄河南山,逃回城下者不过十之一二,却大都倒在了黎明前,没能跑进城中。

恍惚之间,高仙芝心中生出一个念头:这就是府兵制没落,边军盛行之后的大唐真正实力。

这一刻,高仙芝忽然无比愤怒于自己对帝王的忠诚。是他们一味听从帝命,竟白白丧失了十数万兵士的性命啊!

天破晓时,封常清手下残部终于回到潼关城。

高仙芝遍寻封常清不见人影,心跳兀得一快,拎起副将的衣领:“封二人呢!”

副将也断了一条腿,闻言却捂着脸嚎啕大哭,边哭边从怀中掏出军衣扯做的布条,双手呈于高仙芝眼前:“这是封将军……出关之前就写好的。”

高仙芝沉着脸,颤抖双手张开布条,上头只以血书了廖廖两三句——

“今日策马浴血,再无归日。愿死后化作潼关荒魂,还助将军,守我长安。”

高仙芝捏着那衣衫血书,直到此时才大悟封常清定要押阵殿后的举动。一滴热泪顺着眼角悄然流下,转瞬不见了踪迹。

将军喊人取了酒来,立于城墙之上,猛灌入喉。

“封二啊,我欠你的此生怕是还不清了。”

只愿带领这八千余众死守潼关,扛到七娘前来。

你我黄泉再相见,也好擡得起头来。

*

哥舒翰兵败被俘,送往洛阳。

远在长安的李隆基收到消息,再顾不上潼关死守的八千余人,当即就秘密命高力士准备携宗室皇亲出城,弃长安而去。

他连西逃的路线都提前与杨妃商议好了:“故道(陈仓道)隐秘,直入蜀中可依山为据。等到朕的爱将们平了叛乱,朕再携爱妃重新入主长安。”

李隆基临走之前,本还有意授予太子李亨监国之权。然而,即便到了出逃的这一日,杨国忠也依然没有忘记他刻在骨血里的政斗阴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