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第八十四章(2 / 2)
“陛下,如今有多少,可配以多少船只?”
“陛下……”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们立刻开始发问,一个接一个,几乎毫不停歇。
这种火器,他们也很震惊啊!
陛下的保密做得极好,若不是今天的奏疏,他们还不知道,居然出现了这种威力巨大的火炮!
不仅海上,就连陆路都能一马平川!
倘若陛下之后还有开疆拓土的方法,那岂不是……
“现在数量应该不多。”
明慕想起前些日子,军工厂那边的数据统计。
现在的工艺很像样了,有点初步工业化的样子。不过现在刚刚起步,有完善的制度,仍处于积极发展期,进步较快很正常。
“大约能配满一艘。”
根据宝船的数据,一艘大型宝船大约有四十到六十个炮位。
明慕给了一个数据。
他还挺满意的,短时间内就能弄出这么多,普通火枪也没拉下。
以后便是逐渐扩大规模,拔高匠人的社会地位……
明慕还挺想把现代军事那一套搬过来的。
武学那边也逐渐走上正轨,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军官,而普通的士兵,需要军事化训练。
扒拉来扒拉去,刚入账的钱其实并不大够……盛朝内其他需要处理的事情也不少。
依靠税收养军队还是太吃力了。
“居然只有这般少……”卜祯感叹了一声。
明慕:“???”
不是,有火力恐惧症的是他吧?
你们一开始不声不响的,怎么现在开始觉得火力不足了?
“你们……先前神机营,也不见你们多多关注?”明慕不免疑惑,此时问出口,“朕还以为,你们是不大在乎这些火器的。”
还以为这些人是坚定的传统武器党呢……
卜祯摇了摇头,道:“陛下,不是我们不关注,而是神机营的火器,实在……如今有了先进的火器,自然欢迎。”
明慕想到没有改进之前的那些“柴火棍”,也沉默了。
如果他没有后世的记忆,大概提不出好的意见,改进不了火器。
而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神机营的叠代速度很慢很慢,继续重演前世的悲剧——被外来的火炮轰开了国门。
“如今有了陛下的帮助,正是如虎添翼!”
不知为何,陛下的情绪稍稍低落,工部尚书和卜祯对视一眼,开口打断了陛下的沉思,只问:“陛下,不知这速度,可否提升些许?”
“你想得倒美。”
明慕听到这句话,没好气地横了他一眼,道:“现在能制造出优良火炮的,都是经年的老匠人,盛朝内有过火器经验的全在了,让朕上哪给你找别人?”
并且由于匠户的限制,只能保证不缺人,但是不能保证这些人亦有不俗的创造力。
真是啊,这个死户籍。
工部尚书似模似样地叹气:“好吧,那臣只能在梦中得见以后盛朝的船队了。”
明慕被他的话逗笑。
一时间,殿内充满了欢快的气息。
笑过之后,事情还是要处理的。
比如……
“他们若是派使臣过来,要如何?”
对于外交这一方,明慕的经验为零。
他在现代也只是每天看视频吃瓜的打工人,每天海豹式鼓掌,高喊666。
对于外国友人的经验,只有公司部门一个一头金毛的同事,中文满是方言味,对附近环境比他这个本地人还熟悉。
卜祯见陛下仿佛真是一无所知,便拿着这件事作为案例,道:“鸿胪寺中,有了解国外语言之人。”
对对对,鸿胪寺。明慕才想起来这回事。
这是古代的外交部门,里面的人掌握数种语言简直是基本操作。
只是目前,他印象最深的国外人是戎狄——如果他们也能算国;再者就是做生意的葡萄牙人、每年入侵的倭寇。
而附近的小国,如东南亚、朝鲜半岛那边,都宛如每年送礼的NPC,一点存在感没有。
当然,在盛朝面前,他们也不敢有什么存在感。
说起东南亚,就不得不叫人想起南诏……明璇的母亲,他姐姐就在那边。
可是,怎么半年多不见信来?
要不是今日,明慕还想不到这件事,而周围人显然也没有提醒的意思。
既然想起来,明慕心里就装着这件事,预备找个时间写信过去,又听卜祯开口:
“这件事追根究底,难道不是他们先行挑衅,我们被动反击?一艘刚下水的巨船,只配了一门火炮,艰难将他们赶走。”
说完,卜祯似模似样地叹了一口气。
明慕:“???”
“以臣之见,应当是他们赔偿我们的损失。”
卜祯话音刚落,经榕立刻报了一串数字,根据明慕的经验,起码溢价一倍。
明慕:“!!!”好主意!
这还要什么鸿胪寺啊,直接让他们转去外交部干活得了。
——
前朝的事聊完了,小朝会暂时结束。
天色还早。
明慕在弄完第一出剧目之后,又陷入了之前无所事事的状态,只是一时半会间想不到第二出剧目。
老是出类似的剧目容易审美疲劳啊……
而且,他心有惴惴,不知道此次剧目的效果如何。
毕竟和现在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略有不同。
但现在已经出现了窦娥冤,且反响不错,明慕才大胆推出了这出,送去各地的。
一般而言,一个优秀的戏本子出去之后,会被各个戏班子改编,都是为了叫其更受达官贵人的欢迎。
但明慕不希望这出剧目遭到任何更改,所以第一波,是让宫内的戏班子传播出去。
等这出剧目被大众熟知之后,就算出现了更改,所有人也会记得它最初的样子——毕竟避免改编,官方下场禁止二创,是不利于一部作品长久流传的。
明慕叹了口气,随口问道:“国子监一事筹办得如何?”
国子监先前就开设了不同的分科,但是重视度依旧不够。
不乏通过各种方法进入国子监分科,后续想要转去科举学堂的情况。
阚英立刻找来了祭酒的文书。
这些日子,情况有所缓解,毕竟陛下承诺了,若是念书好的,也能得了一官半职,拿俸禄。
来专门读数算科的人多了不少,专心研究的人也多了。
此外,各地的惠民药局也开展了基础医疗讲座。大蒜素逐渐流入不同地区的惠民药局,微微改善了百姓的健康状况。
但想要提升儿童生存率,仅仅靠大蒜素可不够。
最重要的是勤洗手,喝热水。
古代燃料不足,树木成长需要很长时间,但砍伐并燃烧,只需要短短几天。
在前世时,网络上流传过一些清朝的老照片,里面都光秃秃的,到处是裸露的土地,普通的野菜会被吃掉,树皮也是,树木被砍伐当做柴火烧掉。
而之前,明慕找到了煤炭。
郑冲后面找到的煤炭质量比较高,可以替代之前的燃料,供给军工厂。而原先宣化县的那些,则是可以供给盛朝百姓。
负责挖煤的从当地百姓变成了戎狄的战俘,挖煤是苦差事,明慕是不打算让本地百姓去做的。
而先前卜祯所说的灭族,只杀了单于以及和他有血缘关系的,剩下的人全都支去了矿场,由官府进行售卖,价格与炭差不多,被强硬地压缩。
此外,全国的道路也在修葺当中。
出征路上,那些坑坑洼洼的道路让人吃了不少苦头,所以明慕预备将全国的官道都修一遍。
要是以前,这笔钱明慕可能真的叫朝廷全出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大手大脚的毛病,在去北疆之后算是改回来一点,转而用了先前预想的办法:外包。
在当地招揽富商,将工程包给他们,并且给予路段两边的商业权——一般而言,官道两边的茶水摊、客栈、酒楼等,都得经过朝廷允许。
而监管之人……
明慕点了程正真。
说起来,还是前些日子,他见阚英收拾奏疏时,见到了程正真的请罪奏疏。
放在这里的奏疏都是些请安折,里面写着没营养的废话,明慕懒得看,干脆都丢在一边,隔一段时间会清理一次。
期间阚英清理过好几次,只有这次,明慕鬼使神差地喊住对方,随手一翻,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落款。
他神色复杂,道:“他日日上折吗?”
阚英小心翼翼回道:“正是。”
“把他叫来。”
想起当初的事,明慕已经不怎么生气了。
他不喜欢将一件事惦念太久,对他来说,冷落程正真已经是惩罚,那这件事就算过去了,身边人也不会再提。
可是……
算了算了,把他赶出去,眼不见为净。
明慕叫人重新传话:“叫他出燕都,那么想走,别回来了。”
第一个小宫侍刚来不久,第二个就来了,转述了陛下的话。
程正真只笑:“陛下能想起我就好。”
和陛下耍心眼,确实是他的问题——对陛下的了解不足。
或者说,有些了解,但是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仍旧用对待先帝的方式对待陛下,所以才自讨苦吃。
若是规规矩矩地提出自己的想法,陛下是能理解的,不至于将他放了这么久。
他想,他应该知道如何与这位新帝相处了。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程正真看向窗边。
第一片雪花从空中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