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1 / 2)
115第一百一十五章
◎登基第一百零七天(正文完)◎
西洋那边还在走流程。
原先,经过了几个月的长途跋涉,船上的士兵是迫不及待想去岸上的,好歹缓解一下长期在船上的头昏脑涨。
就算是郑冲这样不晕船的人,都难免思念陆地。
但吃到了本地特产之后,这些人却如鹌鹑一般缩在船上,不愿意出门,连透气都少了。
这到底是什么可怕的食物?!
卫寻西整个人都变得苍白了,喃喃自语道:“陛下在出行前准备了吃的,先前还觉得不以为意,哪里能少的了吃的呢?可是、可是……”
没想到还真少啊!
这里的食物也太奇怪了,完全不符合他们的胃口。就算是最细软的白面包,吃起来也没有主食的填腹感,更别说肉肠和那些寡淡无味的蔬菜。
他们这吃的还算好的,甚至还有黑面包,那玩意吃起来和木头没什么两样。
这种东西,都感觉算不上食物。
卫寻西从小在国公府长大,生活并不奢靡,但饮食是惊喜的。后面去了武学,为了让武学的学子拥有好体格,明慕在饮食上下了功夫,和国公府差不多。
也就是说,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吃到这种……难以言喻的食物。
郑冲是农家子,幼时还有吃不饱的经验,后来被骗只是为了几斤大米。这些食物对他来说有些难吃,但也能接受。
不能接受的是食物种类很少,每天只有那么几样,翻来覆去地吃。后面也送来不少精致的点心,糖放得太多,让人恶心。
陛下说过合理的膳食结构,一直被郑冲记在心中。在海上的条件有限,但是先前携带的物资,足以满足日常。
本以为到了目的地,能够加餐,结果……
他的心情也不大好。
两人站在甲板上,吃撑着船舷,遥遥看着东方的位置,心中是同样低落的情绪。
“好想吃米饭。”卫寻西艰难开口。
郑冲点头。
“好想吃菜。”卫寻西哀嚎。
他们在船上吃得最多的是豆芽!
郑冲继续点头。
“也没饿着你们,怎么这么馋?”
肖晓走过来的时候,听到的就是这样的抱怨。
这两人算是比较吃苦耐劳的,一路上没什么怨言,但吃了几次当地食物后,居然打击这么大。
不过想到那些食物的味道,肖晓也沉默了。
“老大,咱们没有别的可以吃吗?”卫寻西见到来人,求救一般问道。
这个问题或许是没有答案的,船上的物资差不多吃完了,只能就地取材。
若说做饭,军中也不乏会做饭的人。还是那句话,从盛朝带过来的物资,包括调料等,都用完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这些日子下来,几人都混熟了,说话也有些随意。
“有啊。”肖晓却给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来找你们,正好想说这件事。”
两人的眼睛立刻亮了——居然还有意外之喜?!
没过一会,肖晓所说的一些人带着东西,经过了重重盘查,上了船,做了厨子打扮,手上拿了不少东西。
“这人怎么和盛朝人这么像?!”卫寻西话音刚落,就被肖晓狠狠敲了一下头。
“他们就是盛朝人!”
卫寻西:“啊?”
他还以为,他们是第一批来到这里的人,怎么前面已经有人了?!
“陛下之前说,要派遣学子过来,正好他们这里也有念书的学校。”肖晓解释说,“为了让他们习惯,特地派了人过来,提前准备。”
在出发之前,明慕就跟他说过,所以能找到对方帮忙。
卫寻西哇了一声,随后又有点不服气:“陛下偏心。”
怎么没想到他们呢?
“莫要胡说,陛下对我们一视同仁。”郑冲纠正道。
卫寻西嘟囔一声:“我只是随便说说。”
但凡是武学出来的,都对陛下忠心耿耿,此时的抱怨只是随口一说。
不过郑冲更特别一点,完全听不得别人这么说。
“只是看这件事,陛下确实有些偏心。”肖晓看热闹不嫌事大,添了一句,随后重重将隔壁压在后辈的肩膀上,拽着两人往船舱里面走,“不过比那些人先享受到的是我们。”
这么一说,卫寻西的心情就好起来了。
今天难得吃了一顿符合盛朝胃口的饭。
处理完这件小事,接下来就是大事。
和这些刚刚离开武学的学生们不同,肖晓身负不少任务,目前最要紧的一件就是国书。
他已经根据这边的风格,递上了两种语言写就的国书,并让这个国家的国王传递给大不列颠的女王。
毕竟盛朝可不像那些野蛮部落,要表现出大国风范——在殴打别人之前,先问一句。
如果他们能接受国书上的条件,战争就能消弭于无,也免得盛朝出现死伤。
明慕对每一个子民的性命都很看重。
肖晓对这套不置可否,不过还是根据陛下的命令,走了流程。
但是国书都递过去很久了,对方还是没有回话,连一个使臣都没有派遣过来。
夜半,船舱里只能听见外面海水的潮涌,一下一下地冲击着船舱。
副将坐在一边,借着昏黄的灯光查看近些年对方的崛起历史,以及近年的种种举措,以了解那位女王的行事作风,进而选择合适的战略。
这也是他们没有提前发难的重要原因。
这次的敌人和以往遇到的都不一样。戎狄是多年宿敌,盛朝很了解他们的作风,同样,对方也很了解盛朝;倭寇主要是灵活,但有了火炮,能够直接压制对方,获取胜利。
可西洋的敌人,他们都一知半解。霍索恩嘴巴很严实,并且这人之后有用,暂且不能让他死,便没有用酷刑。
来了这里之后,当地的过往简直迫不及待地将相关资料都搜拢过来,还特地叫人翻译了一份。
“你有什么想法?”肖晓问道。
副将放下书册,谨慎回答道:“这位国王很有野心。”
和陛下完全相反,可以称得上不择手段。
为了获取资源,她可以使用任何方式,连面子情也不会维护。诚然,这种方法的确让他们的国家快速发展了起来,但弊端也很明显——在小国林立的西洋,她得罪了很多人。
如果自身显露出疲态,立刻会被周围的国家吞吃殆尽。
副将大致说了自己的简介,肖晓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所以,假若他们做得过分一些,也毫无妨碍。
这么远的距离,陛下不会清楚他们的动向。
“明日起,便——”
他话语一顿,那规律的潮水声仿佛出现了一点异样。
“喊人起来,有人来了。”
肖晓对这种不动神色的偷袭并不意外,可以说,早就做好了准备。
寂静的夜晚,漆黑的海面上飘来了几艘巨船。他们本土的物资没有那么丰富,所以,在失去了三条战船后,时隔几年,也只是多建造了一艘。
他们堪称倾巢出动,足足有五艘都被派了出来,在夜色下仿佛择人欲噬的巨兽。
而盛朝先发制人。
在肖晓的提议下,盟国的船只也准备充分。
在经过几日的鏖战后,盛朝和盟友这边获得了初步的胜利。
肖晓身上满是海水的咸味,终于有了片刻的喘息之机。盛朝的船只外面使用了一层铜,而别的船大多是普通的木船,防御力高了不少。
也因此,他们的伤亡很少。
肖晓在清点完伤员后,微微松了一口气,他们或许高估了西洋人,实际上,他们的战斗力没有陛下说得那么高。
“将军。”
卫寻西还是第一次站上真正的战场,在最初的恐慌之后,他飞快地适应了这一切,但战役结束之后,才发现自己手还在抖。
肖晓稳住他:“不要慌,已经结束了,去休息吧。”
他得和盟国的国王商量,最好乘胜追击,彻底将他们打败,收获自己应得的战利品。
这场战争持续了许久,整整四个月,从初夏一直到秋日,对面的女王才交上了降书,愿意服从盛朝。
肖晓拿出先前明慕写的诏书,尽管存放了许久,这封诏书上的字迹依旧没有褪色。
上面的要求听起来并不严苛,除了例行的赔款之外,再有就是一个奇怪的条件——选出一个港口城市作为“租界”,租期九十九年。
“租界”之内,所有的权力都由内部决定,本国不可干涉。
除了这一条,其他的内容堪称宽容。
女王陛下在看到这一条后,不知为何,心中忽然重重地跳了一下。
那根名为“直觉”的神经告诉她,这个条件不能答应。
但形势比人强,她打不过远道而来的盛朝船队——说来可笑,这个远道而来的船队,甚至没有经过真正的休息,而己方采用了偷袭这种不符合骑士精神的做法。
还是输了。
“你有什么疑问吗?”
肖晓的语气算不上恭敬,甚至有些咄咄逼人,翻译则是将他的话准确无误地告知给女王。
她捏着羽毛笔,不屑地看了一眼对面的盛朝人,嘟囔了一句绝对不符合皇家礼仪的话,然后在降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自此,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前往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
一部分人留了下来,租界现在从名义上属于盛朝,也就是说,他们有了落脚之处。
有一半的船光明正大地占领了港口,里面的士兵也不再将狭窄的船舱作为起居之所,终于踏足了地面。
城市里面的人都被驱逐,留下的是一个空荡荡的地方。还好如今他们国家的人口不算多,比起城市,这里更像一个城镇。
“这里以后就是盛朝的?”卫寻西还有点恍惚。
他没有跟着报信的人一同离开,而是留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