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围魏救“赵”(五)(2 / 2)
正月初六,深夜。
庆城北门悄然洞开,一队队如同幽灵般的骑兵,人马皆衔枚,蹄裹厚布,在绝对的静默中,悄然出城,迅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与北部连绵的群山阴影之中。
为首者,正是换上一身普通天武骑将领铠甲的武阳。
他身边,是同样目光锐利、充满决死之志的严林。
而与此同时,庆城之内,一切如常。
代表武阳的“武”字旗帜依旧在帅府上空飘扬,偶尔还能看到“武阳”在亲卫簇拥下于城头巡视的身影。
诸葛长明坐镇中枢,一道道看似寻常的调兵命令发出,进一步巩固着武阳仍在城中的假象。
一场关乎整个庆州战局,甚至可能影响天下大势的惊天奇袭,就在这看似平静的夜幕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两千一百三十二名天武锐士,跟随着他们的主公,如同一支离弦的利箭,射向了未知而危险的敌后深处,目标——庞涓的心脏!
凛冬的寒风在皖南群山的皱褶间呜咽,卷起枯枝败叶,将最后一点残雪也扬成了冰冷的尘雾。
一支沉默的骑兵队伍,如同游走在阴阳边缘的幽灵,沿着人迹罕至的兽径和干涸的河床,艰难地向东跋涉。
这便是武阳亲率的两千一百三十二名天武骑。
他们离开了庆城相对安全的区域,彻底潜入了魏阳控制下的铜陵腹地。
为了绝对的隐蔽,所有代表身份和编制的旗帜、标识全部收起,战马的马蹄用厚布和皮革层层包裹,士兵的口中衔着木枚,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声响。
沉重的铠甲和多余的辎重被舍弃,每人只携带了仅够维持生存的十日干粮、水囊、弓箭、近战兵刃以及必备的攀爬绳索与飞爪。
队伍如同一把被刻意磨去了所有反光的匕首,悄无声息地刺向敌人的软肋。
领军的武阳,换上了一身与普通士卒无异的暗色皮甲,脸上涂抹着防冻的油脂和行军的尘灰,只有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在扫视周围环境时,才偶尔泄露出不凡的气度。
严林作为前锋指挥官,更是将他在楚国边境与山越部族周旋时练就的山地战本领发挥到了极致。
他如同最灵敏的山魈,总是带着一队最精干的天武骑走在队伍最前方数里之外,探查路径,规避可能存在巡逻队或眼线的区域。
他们的行动完全依赖玄机营牺牲了无数暗探才绘制出的、标注着隐秘小路和危险区域的舆图,以及严林那近乎本能的、对地形和危险的感知。
“停!”
走在最前方的严林猛地举起右拳,整个队伍如同被施了定身法,瞬间静止在山脊的阴影下,连战马的响鼻都压抑到了最低。
武阳快步上前,顺着严林手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下方不远处,是一条蜿蜒的山谷,谷底赫然有一条可供车马通行的土路。
一队大约百人的魏阳军步兵,正押送着十几辆满载粮草的骡车,慢悠悠地沿着土路行进。
队伍前方还有几名骑马的军官,神态轻松,似乎完全没料到在这远离主战场的后方,会有什么危险。
“是魏阳的后勤运输队,看方向,是往太湖去的。”
严林压低声音,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主公,怎么办?绕过去至少要多花两个时辰,而且无法保证前方是否还有他们的哨卡。”
武阳的目光冰冷地扫过那支毫无防备的队伍,又抬头看了看天色,阴沉沉的,似乎又要下雪。
时间,是他们最奢侈也最匮乏的东西。
任何拖延,都可能增加暴露的风险。
他几乎没有犹豫,右手并掌如刀,在空中做了一个干净利落的切割手势,声音低沉却带着铁血的味道。
“全歼!一个不留!尸体、车辆,全部拖入密林深处掩埋,痕迹处理干净!动作要快!”
命令被悄无声息地传递下去。
天武骑的将士们眼中没有丝毫波澜,只有如同狩猎前的狼群般的冷静与嗜血。
他们无声地取下弓箭,检查兵刃,如同蓄势待发的毒蛇。
严林亲自带领两百名最擅长突袭的赤甲军锐士,如同鬼魅般借着岩石和枯木的掩护,向山谷下方潜行。
他们动作迅捷而协调,仿佛演练过无数次。
运输队的魏阳士兵还在闲聊着家长里短,抱怨着天气和差事,浑然不觉死亡已经降临。
“放!”
严林一声低喝。
“咻咻咻——!”
一片密集而精准的箭雨,几乎在同一时间从两侧的山坡上倾泻而下!
大部分箭矢都精准地命中了那些骑马的军官和看上去像是头目的士兵!
惨叫声瞬间打破了山谷的宁静!
“敌袭!”
幸存的魏阳士兵惊恐地大喊,仓惶地想要组织抵抗。
但天武骑根本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
第一波箭雨过后,严林已然如同猛虎下山,率先冲入敌阵!
他手中不再是象征身份的佩剑,而是一柄更适合近身搏杀的环首刀,刀光闪处,必有一名魏阳士兵溅血倒地!
他身后的赤甲锐士更是如同虎入羊群,刀劈、枪刺、斧砍,动作狠辣高效,配合默契,专攻要害!
战斗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
这支后勤运输队本就战力不强,又遭遇如此迅猛的突袭,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谷底便再无声息,只剩下浓重的血腥味在寒冷的空气中弥漫。
天武骑的士兵们沉默而迅速地行动起来,将尸体拖到路旁的密林中,用积雪和枯枝败叶掩盖;
将骡车拆解,连同粮草一同推进深邃的山涧;
甚至仔细地用泥土和雪掩盖地面的血迹和车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