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国富论震朝堂,朝堂彻悟富民策(1 / 2)
这一刻。
天幕的言论,让所有人不由得一震。
“《国富论》?”
这下,嬴政更好奇了。
听这名字就来头不小,蕴含国家富强道理的理论,他自然要通读一下。
就是不知道,天幕会如何阐述呢?
在他困惑的时候,云层上那恢弘的声音响起,很快就给了嬴政解答。
“我们来论述一下,一国的财富,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霎时间。
天幕的画面变了,出现了两侧不同的场景。
一边是堆积如山的秦半两钱,冰冷地反射着光芒,另一边却是百姓家中空空如也的米缸,两者形成了鲜明而刺眼的对比。
“是国库里堆积的金铜吗?”女主播的声音带着一丝反诘的意味,“不。”
“真正的国富,是这个国家能生产出多少粮食、布匹、车马,是它的万千子民能创造出多少有用的物品。”
《国富论》,其开篇就阐明了一个核心观点:一国的财富,源于其国民的劳动。
这一点,对于如今的大秦来说,无疑是石破天惊的言论。
不等所有人错愕,女主播的声音还在持续着。
“而将劳动效率提升至极限的,是分工。”
话音刚落,天幕画面就切换到了昭武帝时期。
所有人都见到了,官府正在组织流民兴修水利、开辟官道,每个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完工之后,官吏会向流民支付足以糊口的工钱,场面虽忙碌,却充满了希望。
“那么如何发挥‘分工’的效用呢,昭武帝时代所选择的是借助‘以工代赈’。”
“它没有让劳动力在乞讨和饥饿中白白浪费,而是通过有效的组织,将他们投入到创造财富的劳动之中。”
“他们修建的水渠,未来能灌溉万亩良田;他们铺设的道路,能让商旅通行,货物畅流——这本身,就是在增加国家的总财富!”
“那么,我们来看看始皇帝时期又有什么不同呢?”
随着画面一转,无数刑徒在监工的皮鞭下艰难地劳作,他们衣衫褴褛,面容麻木,眼神中满是绝望。
女主播的声音也随之变得沉重:“无偿的、强迫性的徭役,效率极其低下,且怨声载道。”
“这只是在单纯地消耗民力,而非创造财富。”
“《国富论》的成书,开始于昭武帝去世后两百年,经过后世之人整理其经济思想与国策,最终编纂成书的。”
“书中有一个天才的设想:那就是在公正的规则下,每个人为了自身利益去劳作、去交易,其行为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
“最终的结果,反而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
女主播的话语,让满朝文武都沉默了下来。
嬴政似有所悟,又有些雾里看花,看不明白的感觉。
“诸如武帝为何要开拓西域,保护商路?
他并非好大喜功。他正是在为这只‘看不见的手’,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商人为追逐利益而远行,却在无形中连通了东西方,让大秦的丝绸、茶叶能换回西域的骏马、美玉,双方的财富都因此增加了!
这便是‘互惠互利’,而非一方得利一方受损的‘零和博弈’。
接着,女主播用一种斩钉截铁的语气,做出了《国富论》的最核心总结:“君富不等于国富,民富才是真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