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刘永的重商主义(2 / 2)
此外我们应优先筹建自己的造船厂,发展捕鲸业。北海渔场和鲸群是巨大财富,鲸油、鲸骨都是紧俏商品。
最后便是大力发展桑蚕产业。有这三大产业作为支柱,我国便能在逐步偿还债务的同时,积累起初步的工业建设资金。待财力稍裕,再图建设钢铁厂、铺设铁路,如此,日本的产业振兴方能循序渐进。」
「咳咳!」大岛义隆惊愕道:「黑岛先生,您的意思是我们生产丝绸,卖给天朝?天朝本就是丝绸故乡,我们如何竞争?」
黑岛仁解释道:「天朝虽善织锦,但其国内需求同样巨大,且劳动力成本已开始攀升。我国若能凭借更低的成本和一定的工艺改进,专注于缫丝,未必不能在天朝庞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这是目前我们为数不多有可能快速积累资金的产业之一了。」
大岛义隆严肃道:「发展桑蚕业,需要先购买天朝的机械,日本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我以为还是应当扩大劳务输出的数量。」
「根据天朝的矿业日报报导,天朝境内有七千余座矿场,矿工数量120余万,但民朝百姓怕死,每年因为矿难死五六百人就吓住他们,现在天朝每年雇佣6万朝鲜矿工,5万余安南的矿工,其他南中各国十万余矿工,这个数字每年都在扩大。
我国矿工两万余人,就这2万余矿工,每年为我国带来外汇400万元,如果把这个数字扩大到5万人,则可为我国带来千万元的外汇,如此发展产业的钱财就有了。」
天草四郎严肃点头道:「的确要扩大对天朝的劳务输出。」
京城,元首府。
刘永接见了天草四郎,他先是为去年大岛义隆的无礼道歉,刘永表示接受。
而后他提出扩大对民朝的劳务输出,增加到5万人,然后他表示矿工赚的钱会用来偿还债务,余下的购买天朝的机械,钢铁制品,如果天朝愿意贷款,他们还想在日本建设铁路。
刘永对这样愿意主动发展产业领导人还是表示欢迎的。
现在民朝建设了2万余里的铁路,钢铁的产能在去年突破了千万吨,已经可以说是初步完成了工业化。
民朝开始对外出口各种工业制品,但民朝不是历史上的英格兰,因为明末战乱的伤害最大程度被减缓,几十年的太平日子,让民朝的人口暴涨到三亿,民朝本身就是小半个世界。半个世界工业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民朝的海外贸易量越来越大,现在已经突破了3亿元。
但即便是这样,依旧难以满足胃口越来越大的工业体系,现在民朝烦恼的是如何把自己的工业品卖出去,如何说服天竺,波斯,奥斯曼这些封建强国购买自己的工业产,而不是闭关锁国,限制贸易。同时让南中这些小国如何有钱购买他们的产品。
像日本这样主动愿意扩大贸易的,简直是全球的优等生。他找来户部下属商务司和天草四郎商议,扩大两国的贸易。
大同历二十八年(公元1650年)11月11日,京城,徐晨家。
今年的经济数据出炉之后,刘永带著总理大臣胡益、副总理大臣罗伟、陈子龙等民朝核心领导层来向徐晨汇报。
刘永手中拿著一份刚刚由三司使,户部和税监部统计的民朝今年经济数据。
「社长,今年我民朝今年经济发展的喜人成果!截至九月底,我朝对外出口总额,已历史性地突破了三亿元大关!」
「三亿元!」这个数字让徐晨都有点惊讶了,这个数字比去年增加了一成多,这可是在已经比较高的基础上增加的,自民朝开发了欧洲的市场,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开始逐步下降,基本上已经见顶,像这样增长说明有新的产业对外出口呈现爆发性的增长。
刘永马上给出答案道道:「以前我们出口前三的品类,是指茶叶、瓷器、丝绸等传统行业。
而这几年工业制品开始异军突起,各类机械产品出口额达到第三」刘永的语气带著自豪道「包括用于垦荒、耕作的大型蒸汽拖拉机,用于矿山排水、农田灌溉的抽水机,以及各类基础工具机,出口额达到了一千三百万元,比去年全年翻了一倍还多!」
「第二位是钢铁及其制品,从最基本的生铁、熟铁,到铺设铁路的钢轨,再到各种农具、机械部件,出口总额高达五千三百万元,我们的钢铁,正在成为支撑周边乃至更远地区建设的筋骨。」
「排在首位的是我们的纺织品,各类棉布、丝绸、羊毛衫、羊绒衫以及成衣制品,出口总值超过了一亿元,毫无争议地成为我朝出口的支柱产业!」
徐晨惊讶道:「怎么会增长的这么快?」
罗伟笑道:「这是社长您高瞻远瞩,开拓了新大陆这一市场,现在新大陆几乎被我民朝占据,新大陆有2000多万人口,光每年开采的黄金,白银其价值就超过了3000万元,其还有钾肥,橡胶,烟草,白糖,治疗疟疾的药物。
同时新大陆的需求也在爆发性的增长,今年新大陆就向我朝采购了价值近两千万元的布料和成衣。
他们采购了上千台蒸汽拖拉机用于开荒,各类大小蒸汽机超过了两千一百台用于矿山、木材加工和初级工厂,各种钢材,铁器,米面粮油。
新大陆已经超越南洋、天竺,欧罗巴,成为我朝第一大海外市场,并且其需求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新大陆的特产和我民朝极其互补,每年向我民朝输入了价值超过5000万元的货物,并且购买了同等价值的工业产品,可以预见,未来几十年,新大陆都是我民朝的第一市场。
徐晨听完笑道:「好!这说明我们的产业政策方向是正确的,新大陆的开拓,不仅扩大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反哺了本土的工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难怪欧洲得到了新大陆不但填补了上千年的虚弱,还直接引爆了工业革命,新大陆的确是一块极其庞大的市场,哪怕对民朝这个体量的工业国,也是大补的市场。
刘永接著汇报国内建设情况道:「国内方面,成绩同样斐然,今年新增铁路三千三百里,贯通了冀中平原与辽东的关键线路,晋煤外运能力大幅提升。
钢铁产量全国总产量增加了五十万吨,其中可用于制造精密机械和武器的优质钢,产量增加了五万吨。
耕地面积随著东北新垦区水利设施的完善,新增水浇地六百万亩,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
最后,他报出了一组最核心的数字:「得益于工商业的蓬勃发展与海关税收的增加,今年我国预计税收总额将达到三亿八千三百万元,比去年增加了整整三千三百万元!农业、工业、手工业,无不在迅猛发展,民朝国力,正值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这数字让所有人激动无比,近四亿元的财政收入,更关键的是现在每年都增长3000多万的财政收入,三年增加了上亿元的收入,在场的所有人都确定,民朝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他们的盛世已经延续。
「下一步你是如何打算的?」徐晨问道。
刘永道:「继续扩大对外贸易,加大对南洋,新大陆的开拓,这两片市场是增加最快。就是因为我民朝不断开荒,增加财富,所以两地有足够的钱财来购买我民朝的工业制品,还有就是合理分布南中各国的产业链。让他们有钱来消费我们的工业制品。」
徐晨站想了想道:「重商主义。」
这一幕徐晨太熟悉了。一个是加入了全球化的大市场。一个就干脆干趴了现在的全球帝国,获得了无比广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还能控制产业链。用工农业剪刀差,吸取全球的财富。
刘永笑道:「社长总结的到精辟,我民朝这些的施政就是重商主义,只有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兴盛,更多的人成了产业工人,他们的收入自然提升,在农村,因为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城市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他们的收入也在增加,出口货物的增长,社会的财富增加,每个人拥有的财富也就变得更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