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刘永的重商主义(1 / 2)
第536章,刘永的重商主义
大同历二十八年(公元1650年)10月3日,京城,永定门火车站。
秋日的晨光穿透淡淡的煤烟,洒在熙熙攘攘的站台上。永定门火车站作为京畿铁路枢纽,终日人声鼎沸,蒸汽轰鸣。
朱慈良背著塞得鼓鼓囊囊的行囊,里面装满了母亲周氏亲手准备的衣物、干粮。他拦住执意要送进站台的父母和伯父朱由崧道:「父亲,母亲,就送到这儿吧。」
周氏眼眶通红,强忍的泪水终究还是滑落下来。她紧紧抓住儿子的手,声音哽咽:「良儿,一定要保重自己!别听你父亲的浑话,说什么不能给先祖丢脸,娘只要你活著,你平平安安地活著,比什么都强!」
一旁的朱由崧对朱慈良道:「慈良,你母亲说得在理,好死不如赖活著,祖宗虽然要尊崇,但人还是要为自己活。
朱由检虽然脸色铁青,但终究没有开口反驳。
朱慈良对著三位长辈深深一揖,然后转身踏上了绿皮火车。他向乘务员出示了自己的车票,找到自己的位置,他立刻凑到窗边,用力向窗外三人挥手。
「呜——!」汽笛长鸣,钢铁巨轮缓缓启动,伴随著有节奏的「哐当」声,速度逐渐加快,窗外的景物开始飞速后退,京城很快便被甩在了地平线下。
站台上,周氏终于忍不住,埋首在丈夫胸前低声啜泣起来,他轻拍著妻子的后背,目光却追随著远去的列车,复杂难言。
朱由崧安慰道:「弟妹没事的,慈良不是去前线,这些年大同军百战百胜,从来没打过败仗,慈良安全的很。」
火车疾驰半日,抵达了北方最重要的出海口岸—天津卫。朱慈良按照指引,找到了驻扎在此的屯垦兵团营地,再次出示督察院与太尉府的文书,表明身份。
兵团主帅审阅无误后,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将其暂时安置在军营中,等待下一批前往新大陆的船队。
11月5日,天津港。
朔风渐起,海港内千帆云集。朱慈良跟随著一队身著绿色军服的屯垦兵,登上了其中一艘巨大的运输船。
这支由十艘大型运输船及数艘护卫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在引航船的带领下,缓缓驶出码头,驶向「新大陆」。
而就在舰队出港不久,一艘悬挂著日本丸十字旗的朱印船,正与它们擦肩而过,驶向天津港。
船头站立著一行人,为首的正是日本新一代征夷大将军—天草四郎时贞。
他望著那支逐渐消失在东方海平线上的庞大舰队,眼中充满了难以掩饰的羡慕与震撼道:「那就是天朝上国前往新大陆的船队,果然规模宏大。」
他身旁的大臣大岛义隆躬身回答:「正是,如今,天朝几乎每个月都有这样规模的舰队在我国长崎或鹿儿岛停靠补给,然后继续东行。他们跨越万里海疆,前往那片比神州本土还要辽阔的新大陆。
据说天朝已有超过百万子民在那里垦荒定居,每年产出的粮食、皮毛、矿产以及其他特产,贸易总值高达数千万元!我国也因此受益良多,港口的停靠费、物资补给、水手们的消费,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
持续多年的内战几乎耗尽了财富,但因为民朝对新大陆的开拓,处于航道上的日本外地成为了民朝「大航海」红利的外围受益者。
民朝前往新大陆的船队将日本作为最后一个补给站,大量购买食物、淡水、酒类。
从新大陆回来的水手,也大肆在日本消费,光顾当地的娱乐场所,为凋敝的日本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天草四郎叹道:「天朝驱逐了西班牙、葡萄牙等西夷,在新大陆开拓的疆域已堪比本土。本就国力强盛,如今更是如虎添翼。
反观我日本,战火才刚刚消弭,民生贫苦,百叶凋零,差距何其之大!若不振作直追,恐怕连望其项背都难了。」
他语气转为坚定道:「我们必须效仿千年前遣唐使的先辈,派遣大量留学生来天朝,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文化和制度。」
他此次亲自渡海前来,就是因为去年大岛义隆恶了和天朝元首的关系,他亲自前来想要弥补,巩固与民朝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便是带领这批精心挑选的年轻学子,开启留学之旅。
「那就是希望灯塔?果然如同传说中的奇观!」随著船只靠近码头,天草四郎一行人首先被那座矗立在港口、高达百余米的巨型灯塔所吸引,尤其是在这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忽然看到这样一座高塔,宛如定海神针一般,处在大海当中,给人带来的震撼极其大,许多第一次见这座高塔的直接跪下朝拜。
曾经在民朝留过学的黑岛仁,脸上写满了敬畏道:「属下第一次见到此灯塔时,亦感觉如同面对天神造物,更加坚定了来天朝求学的决心。
将军,请您做好心理准备。属下虽多次向您描述天朝与日本的差距,但言语终究苍白。只有亲身踏上这片土地,您才能感受到那种无孔不入的震撼。天朝仿佛就是神话中的高天原,与我们所在的凡世截然不同。」
天草四郎自认已有心理准备,但当真切地踏上天津卫的土地时,眼前的景象还是超出了他的想像。码头上桅杆如林,船只进出繁忙有序;岸上车水马龙,人力车、马车穿梭不息;仓库区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更远处,工厂的烟囱冒著滚滚浓烟。这一切都彰显著工业强大的力量。
这样一座拥有超过百万人口的巨城,占据整个日本的1/10人口,放在日本是当之无愧的都城。但在在民朝竟还只是「稍大的城市」。
当他第一次坐上火车,感受著窗外景物飞逝,体验著风驰电掣的速度,这是一个封建时代的人,很难想像。
他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动,身体中面对陌生事物的畏惧和崇拜。
「我一直以为,这些年内战平息,我们励精图治,日本的发展不算慢,假以时日总能缩小与天朝的差距。」天草四郎在飞驰的车厢中,对黑岛仁感慨道:「但只有亲身至此,我才真正理解了你们的紧迫感。天朝太强大了。他们竟能将如此珍贵的钢铁铺设在地上,有能拉几十万斤货物的火车,庞大的城市,高大的建筑,富裕的百姓,日本和天朝的差距,比我想像的还要大得多。」
黑岛仁苦笑道:「不瞒将军,属下虽十年前曾随商队来过,但此次再见,民朝的变化也已让我感到陌生。反观我国,除了将军府易主,社会百业、百姓生活,实质性的进步确实有限。」
「我们必须向强者学习!」天草四郎握紧了拳头道:「要学习民朝的产业规划,我们要建立自己的钢铁厂、造船厂,也要铺设铁路!」
黑岛仁眉头紧锁道:「可这一切都需要巨额资金。幕府如今还欠著天朝近五千万元的战争贷款。为了这笔债务,我国财政已是捉襟见肘,连赈济灾民、恢复生产都力有未逮,又如何能筹集建设新产业的巨款?」
日本十三年的内战,几乎把他们的贵金属全给打光了,民朝大概吸纳了价值2亿元的黄金,白银。
天草四郎杀光了日本的贵族大名,把他们积累了几百年的贵金属,通通用来购买军火,粮草,布匹,支持他战争。
现在的日本支柱产业就是靠著码头停靠费和日本的消费,剩下的就是一些日本折扇等手工制品,生漆品,但这些也只够他们偿还外债,购买一些布匹,钢铁,粮食,用于对国内的百姓赈济,每每想到这5000万的债务,天草四郎也感到极其头痛。
但他还是说道:「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学习天朝发展产业,现在我们已经落后很远了,不能继续再止步不前了。」
黑岛仁沉思片刻,建议道:「将军,战争既已结束,我国尚有大量荒地可供开垦。我们可以引导百姓种植大豆。如今民朝养殖业发展迅猛,对豆粕作为饲料的需求极大,同时豆油的需求也很旺盛,大豆的价格每年都在增。种植大豆比种粮食收益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