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工程中最难的部分(2 / 2)
站在堰塘边的陈重,望眼中那枚象征地脉气运的贝壳正微微颤动。
贝壳是陈家祖传的“通脉贝”,表面泛着淡金色的光泽,那是陈家世代传承的“通脉之力”在起作用——每一代守护者都会将自身的灵能注入贝壳,让贝壳承载着家族的守脉意志。
贝壳内壁刻着细微的“守脉纹”,每一道纹路都承载着一位先祖的灵能印记:有开创陈家守脉事业的陈玄先祖,也有近代为守护地脉牺牲的陈守礼长老,那些印记如同星星点点的光,在贝壳内部轻轻闪烁,像是在默默见证着当下的时刻。
他能通过望眼的“通脉感应”,清晰感知到八大遗望眼心中的疑虑——那些担忧如同细密的丝线,缠绕在众人的灵识中,既有对民生的牵挂,也有对传统的坚守。
陈墨心中还在反复对照《地脉纪要》的记载,陈林则在担忧灵能丝带的稳定性,陈玥则在思考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灵能波动。
同时,他也能实时捕捉到豆腐堰地脉的每一丝波动:三道灵能丝带如同三条温顺的灵龙,正有条不紊地将山峰的灵能注入堰塘,灵能转化效率高达九成以上,远超传统灵阵的七成;堰塘地脉的波动始终保持在每刻钟三十次的稳定频率,完全符合《地脉安全准则》里“波动幅度不超过千分之三”的标准。
更重要的是,他能感知到灵能丝带与地脉的“契合度”——那是一种难以用言语描述的和谐,丝带的灵能频率与地脉的跳动频率完全一致,像是琴瑟和鸣,每一次灵能输送都精准地融入地脉循环,没有丝毫滞涩。
他甚至能“看到”灵能丝带深入地脉的部分,如同根系般与地脉紧密相连,仿佛这三道丝带本就该存在于此,与堰塘、山峰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灵能循环。
片刻的沉默后,陈重望眼中的贝壳缓缓张开,低沉而坚定的声音从贝壳中传出——这声音经过通脉贝的放大,带着地脉的厚重感,落在每个人耳中时,都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继续!”
这两个字,如同定海神针,瞬间稳住了九大望眼的心绪。
他们深知,陈重的望眼不仅能感知实时地脉,还能通过“气运推演”预判未来三个时辰的灵能走势——当年青龙山支脉灵能异动前,通脉贝就泛起过红色警示,让陈家提前做好了准备,减少了损失。
要是灵能丝带真有隐患,望眼中的贝壳早该泛起红色警示,而非此刻的淡金色平稳——淡金色,是地脉安稳、气运昌隆的象征。
西望眼的陈墨缓缓合上《地脉纪要》,指尖轻轻拂过书页上的朱砂批注,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既如此,我们便信月平一次。”
“后续我会每半个时辰记录一次灵能丝带的波动,用‘灵能记录仪’画出曲线——这记录仪是上月从祖地带来的,能精准记录灵能波动的每一个细节,要是波动超过千分之四,就立刻启动应急方案:先用备用灵脉晶稳定地脉,再派子弟检查引脉箭的状态,绝不能让地脉出现半点差错。”
随着九大望眼达成共识,清塘工程正式进入最关键、也最艰难的第三阶段。
月平抬头望向堰塘,此时夕阳正缓缓西沉,将天空染成一片金红——云层被染成橘色、粉色、紫色,层层叠叠,像是上天铺开的锦缎。
余晖洒在水面上,泛着粼粼金光,像是撒了一层碎金,又像是无数星辰落在水中,随着水波轻轻晃动;塘边的灵槐树叶被夕阳镀上金边,叶片的影子落在水面,随着水波缓缓摇曳,形成一幅流动的光影画卷。
水中的灵鱼、灵虾与灵草随着灵能流动轻轻摇曳,一派生机盎然:灵鱼的鳞片泛着淡青色的光泽,鳞片上还能看到细微的灵纹,游动时会留下细微的灵能轨迹——那轨迹在水中停留片刻才缓缓消散,像是鱼儿写下的诗,轨迹经过灵草时,还会带动草叶轻轻摆动;灵虾的螯钳上沾着灵藻的碎屑,正有条不紊地清理着水体中的杂质,将杂息颗粒聚在一起——那些杂息颗粒原本是暗褐色的,被灵虾聚成一团后,更容易被后续的净化阵处理,像是在为后续的净化帮忙;灵草的叶片舒展着,根系在水中轻轻摆动,根须上吸附着细小的灵能粒子,贪婪地吸收着来自灵能丝带的滋养,叶片边缘还泛着淡淡的绿光,像是被注入了新的生机。
月平深吸一口气,胸腔中涌入的不仅是山间的清新空气,还有淡淡的灵能气息——那是灵草释放的“灵氧”,吸入肺中,能轻轻舒缓灵脉的疲惫。
他的灵脉在“灵氧”的滋养下,原本因凝聚引脉箭而有些紧绷的脉络,此刻渐渐放松下来,如同久旱的土地遇到甘霖。
他的声音带着凝重,却又充满决心,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个人耳中:“第二阶段第三步:水是青罗带!”
这句话如同惊雷,让九大望眼瞬间屏息。
“水是青罗带”在陈家的地脉史上,是如同神话般的存在。
据《上古地脉录》记载,此法需以灵能为丝、以地脉为轴,将堰塘水体转化为“灵能罗带”——既能净化水体中的杂息,又能将地脉灵能均匀分布到每一寸水域,让堰塘的灵能利用率提升三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