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巴黎的上将父亲(1 / 2)
客轮直达法属印度本地治理进行补给,科曼和阿里汗的大臣还见了一面,重申了双方未来的合作,完成补给继续出发。
半个月后苏伊士运河已经出现在了视线当中,长期坐船其实是很煎熬的事情,所以客轮在苏伊士港进行停靠,客轮上的乘客也下船体会了一下沙漠风光。
如果呆的时间不长,任何风景都是新鲜的,尤其是总是看到海水的乘客们。
现在埃及还在王国时期,法鲁克一世作为埃及君主,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第一强国的客观事实,导致在阿拉伯世界还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没有错,埃及现在就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强国,根本不用纳赛尔来塑造第一强国的形象,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世界的主力也是埃及王国。
毕竟此刻的阿拉伯世界,能够有十万常备军的国家,只有埃及一个。
叙利亚也做不到,如果不是科曼带来的蝴蝶效应,导致法国遗留的叙利亚军人很多,叙利亚是否比约旦强都是一个未知数。
艾娃加德纳也坐船的晕头转向,整个人看起来都清减不少,船只靠岸同样陪着科曼下船,“这就是阿拉伯第一强国?很后的地方。”
“你可不要在埃及人面前这么,很多埃及人懂英语。”科曼压低声音提醒道。
艾娃加德纳的口吻对埃及有所轻视,科曼倒是一点都不意外,欧美各国对不同文明的看法有很大差别,英法德的看待角度都不一样。
至于美国嘛?美国史学界长期都是一个搅局者,致力于打破欧洲角度叙述的历史霸权。
英法德虽然在看待其他文明的时候态度不一样,但对埃及都是很认可,而第一个大规模质疑埃及成就的国家,就是美国历史学者。
和美国历史学者对埃及的态度相比,东方大国的二手伪史论者都是儿科。
长期以来美国就是抨击古埃及的大本营,至于办法就是用赫梯来踩古埃及,采用捧一踩一的态度打压古埃及。
美国史学界和欧洲的是史学界还不太一样,很多美国史学家认为,古埃及文明虽然早但算不上强大,东亚的文明生命力强得多。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观点,就像是英国长期觉得古印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具有同等地位一样,肯定受到了现实政治的影响。
随着美国跃居世界霸主的地位,在美国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对古埃及的兴趣已经大打折扣。
现在很少有西方学者将埃及视作一切人类智慧的发源地,他们也并不坚定地认为埃及是最古老的文明或国家,更不会将希腊智慧看成是对近东智慧的剽窃,但这些观念这在十九世纪之前的欧洲还非常流行。
“这条伟大的运河,凝聚着法国的心血。”科曼望向苏伊士运河的方向感慨着。
“这不是英国人的运河?”艾娃加德纳不合时宜的插嘴,给自己的男人一个难堪的问题。
“这条运河的主要股权在法国手中。”科曼无奈扶额的回答,不然苏伊士运河战争法国为什么要参与,而且比英国态度更强硬?不就是因为法国的股权比英国还多?
苏伊士运河公司早期是法国和埃及共同持有,埃及总督赛义德·帕夏代表埃及政府购买了公司百分之四十四的股份,而另外百分之五十六的股份由法国的私人投资者持有。
但在之后,埃及陷入了债务危机,被迫将其持有的全部百分之四十四的苏伊士运河公司股份出售给了英国政府。
苏伊士运河的股权分布是,英国政府是最大单一股东,法国股权更大但股权分散。
董事会由三十二名成员组成,其中十名由英国政府任命,二十二名由法国股东任命。这确保了法国在董事会中拥有绝对多数。
至于苏伊士运河公司的总部,当然在法国首都巴黎,苏伊士运河的存在对英国是涉及到了霸权,对法国则涉及到了核心资产。
国有化之后,法国直接就爆炸了,联合英国开启了对埃及的入侵。
只不过英国主要负责丢人,法国的角色更加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