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巴黎的上将父亲(2 / 2)
有句话得好,英国这个搅屎棍搅合世界,法国专门搅合英国。
因为法国在苏伊士运河的角色,运河区英军对法军也并不陌生,看到一批法国军人出现询问之后便给了热情的招待。
英国运河区指挥官维金斯中校亲自出面,接待了舟车劳顿的特殊客人,顺便询问法军的目的。
科曼一听就知道后者才是这么热情的根源,带着笑容回答道,“是因为我们从东南亚返回法国,上面还有一批伤兵,所以在苏伊士港停靠,缓解一下伤员们的心理。”
“军人们的身心健康确实是重要的。”科曼的回答让英国指挥官松了一口气,英国的世界帝国框架主要支撑点,除了原来的白人自治领之外,剩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英属印度,另外一个就是埃及。
可以如果还控制着苏伊士运河,那么英国对世界霸权可能还有一点念想,如果苏伊士运河丢了,英国最后一点霸权的心气也就会散掉。
科曼不是直接当事人,但能够理解这种心情,不怀好意的暗示,希望英国保护黄金水道的利益,这不只是英国自己的事,还有法国的利益。
其实这和法国关系不大,法国的主要利益在非洲,此时此刻,来自阿尔及利亚乡村、摩洛哥北部,甚至更遥远沙漠地区的劳工们,裹着破旧的毯子,沉默地涌向工地。
钢铁在咆哮,蒸汽铲土机是这里的霸主,它们喷吐着浓黑的烟柱,巨大的铲斗每一次啃咬山体,都伴随着岩石碎裂的巨响和地面的震颤。
更多的则是人力的海洋,成百上千的工人散布在陡峭的斜坡上,他们挥舞着沉重的十字镐,每一次抬起下,都伴随着肌肉的绷紧和沉闷的哼哧声。
挖掘出的土石需要被运走。由工人组成的漫长队伍,从坡底一直延伸到坡顶。在已经平整好的路段上,另一群工人正在铺设枕木和钢轨。
地中海铁路连接计划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当中,北非的大动脉会在计划完成之后逐渐成型,从突尼斯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海边,挥汗如雨的工人们并不知道,远处看不见的海面上,始作俑者乘坐的客轮才刚刚过去。
经过了三十五天的航行,科曼终于结束了这一次漫长的航海之旅,这个破球的面积对于海洋航线确实是有点太大了,要不是法国没有可堪一用,至少是在科曼眼中可堪一用的客机,他绝对不想重复哥伦布的旅程。
“我现在知道,为什么哥伦布到死都认为,自己已经到了印度。”
科曼对航海这件事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帮着艾娃加德纳拿着行李箱的时候还在不断抱怨,不过总算是靠岸了,从马赛靠岸坐火车去巴黎,用不了多少时间。
科曼离开海外省的时间无论如何不能算短,现在要重新回去,肯定是要进行一次权力依父,不然哪有位置留给他?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白去一趟远东,平时在船上科曼还利用坐船的时间,写了一篇常公的形势可能不像是表面的大本营战报,描述的这么乐观。
常公的内容只是引子,把常公作为开篇,主要是写法属印支的安全性问题,为已经开始的匍匐后退找到高层的支持。
这一次回到巴黎,就是让科曼眼中的高层,法国陆军总参谋长德拉贡上将知道,以后一旦法属印支战事不利,怎么把责任推卸出去。
“我陪你回家,还是回雨果大街等着你。”在巴黎站下车的艾娃加德纳询问,她知道科曼肯定要回家一趟,询问自己职位的事情。
“要是累了就先回雨果大街,我和父亲谈完了就回去。”科曼伸手招呼了出租车,检查了一下配枪塞进了女人的手中提醒道,“注意安全。”
目送出租车启动之后,科曼便心急火燎的赶往德拉贡上将住处,他军衔已经提升到少校了,高配一个职务应该不过分,也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位置,可以让他继续为法兰西发光发热。
科曼自认为这一趟远东之行,解决了法国很多重大问题,高配一个职位一点都不过分,他的上将父亲可别想沽名钓誉。
一直到下班,科曼总算是看到了德拉贡上将回家,两人对视一眼互相点头,科莫撇嘴,他怎么一学自己的哥哥总是挨骂?
“又是坐船回来?在海上飘了多少天。”德拉贡上将在娇妻帮助下换下了军装问道,“回到巴黎是想要一个合适的职位。”
“不然父亲怎么能是总参谋长呢,我就是这个目的。”科曼一副所作所为无愧于心的口吻道。
德拉贡上将一挑眉,气笑了开口,“我以为你总是要收敛一点,至少不会这么快就出口。”
“那种阴暗的思维,不符合我的光辉形象。”科曼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