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我,野原广志,霓虹影视之星! > 第254章 小池隆一的认可!铃木清斗的感慨!

第254章 小池隆一的认可!铃木清斗的感慨!(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十一月中旬的东京都厅,顶楼办公室的落地窗将城区风光尽收眼底。

阳光透过玻璃,落在红木办公桌上,给一套精致的陶瓷茶具镀上暖光。

小池隆一亲自提着银壶,将温热的茶汤缓缓注入茶杯,动作慢而稳,带着老派政客的从容。

岛津义弘坐在对面的真皮沙发上,目光落在茶杯里悬浮的茶叶上——那是今年东京都下辖的茶田新产的煎茶,叶片细嫩,汤色清亮。

他端起茶杯,先凑近鼻尖轻嗅,而后浅啜一口,眉头微微舒展,语气里带着专业品茶人的细致:“小池阁下,这茶的香气很干净,入口有淡淡的栗香,回甘也足,应该是清明前采的嫩芽吧?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新茶,大多带着涩味,您这茶倒是难得的清爽。”

小池隆一放下银壶,笑着点头:“岛津君倒是懂茶。这是琦玉县秩父茶田的特供,那边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茶叶积累的风味更足。我特意让人留了两斤,今天请你过来,一是想跟你尝尝这好茶,二是有件重要的事要跟你敲定。”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叩了叩桌面,语气变得郑重:“选举委员会那边已经确定了,东京市市长选举的日期就定在十二月一号,为期三天。从下周一就开始公示候选人名单,你这边要提前做好准备,别出什么疏漏。”

岛津义弘握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眼神里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快速恢复平静。

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对着小池隆一深深欠身:“多谢小池阁下告知!有了明确日期,我们团队就能更精准地安排宣传节奏,不至于像之前那样摸着石头过河。”

“不用谢我,这是选举委员会的流程。”

小池隆一摆了摆手,拿起自己的茶杯抿了一口,“不过我得问问你,现在准备得怎么样了?上周服部忠跟我提,你的支持率已经超过田中三上神了,具体数据到底如何?别跟我打马虎眼,要实打实的数字。”

岛津义弘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折叠整齐的民意调查报告,递到小池隆一面前:“阁下,这是昨天刚出炉的最新数据。整体支持率53%,田中三上神是47%,我们领先6个百分点。细分群体来看,年轻群体支持率62%,传统手艺从业者58%,这两个群体是我们的基本盘;中老年群体之前一直落后,不过最近加拍了养老福利的宣传后,支持率也涨到了55%,算是稳住了。”

小池隆一翻开报告,手指在数据表格上滑动,目光停在“摇摆选民”那一栏。

微微皱眉,他开口道:“摇摆选民的比例还有12%,这部分人大多是郊区的小商户和上班族,他们最关心的是‘政策能不能落地’。你之前承诺的‘社区文化站’‘返乡创业补贴’,有没有具体的实施时间表?这些人可不吃‘画大饼’那一套。”

“已经在做细化方案了。”

岛津义弘立刻回答,语气笃定,“针对小商户,我们计划当选后第一个月就推出‘小额低息贷款’,联合东京都的信用金库,帮他们缓解资金压力;针对郊区上班族,会开通‘郊区到市区的快速通勤巴士’,每天早晚各四班,票价比地铁便宜三成。这些方案都已经让团队拟好了,就等选举后提交给都厅审批。”

小池隆一抬眼看向他,眼神里带着审视:“田中三上神最近在攻击你‘靠电视台炒作,没有执政经验’,你打算怎么应对?他在东京市议会待了十年,靠着房地产商的支持,笼络了不少议员,你要是被他抓住‘没经验’的把柄,很容易被反噬。”

“这点我们早有准备。”

岛津义弘从公文包里又拿出一份文件,“我们整理了我过去二十年的工作案例——在群马县做议员时,推动过‘稻田节水灌溉项目’,帮农民节省了三成用水;在千叶县任支厅长时,改造了渔港的冷链系统,让渔民的渔获损耗率从20%降到5%。这些都是有具体数据和民众证言的,接下来会做成宣传册,送到每个社区的居民手里,用事实反驳他的攻击。”

小池隆一接过文件翻了几页,看到里面附着当年的报纸报道和农民、渔民的签名感谢信,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做得不错,比我预想的周全。不过你要记住,民众看的不只是过去的成绩,更要看未来的承诺。你之前提的‘管控房地产泡沫’,具体要怎么操作?别只说‘限制炒房’,要给出能落地的办法。”

“这方面我们咨询过经济专家。”

岛津义弘身体坐直,语气认真,“第一步是提高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从现在的30%提到50%,抑制投机性购房;第二步是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未来三年计划在东京郊区建两万套,优先分配给在东京工作满五年的年轻人;第三步是严查房地产商的捂盘惜售行为,一旦发现,就取消他们在东京都的开发资格。这些措施已经跟都厅的住建部门沟通过,他们表示会全力配合。”

小池隆一听完,轻轻点了点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思路是对的,但要注意分寸。现在房地产商跟田中三上神走得近,你要是把他们逼得太急,他们说不定会搞出什么乱子。最好是先拿几个违规的小开发商开刀,杀鸡儆猴,别一上来就动大集团,避免激化矛盾。”

“我明白。”

岛津义弘点头应下,“我们团队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打算先从那些没有资质就擅自改建老房的小开发商入手,既符合规定,又不会引起太大震动。等站稳脚跟后,再逐步规范大集团的行为。”

听闻此话,小池隆一放下文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神变得深邃:“岛津君,你要清楚,这次选举不只是你跟田中三上神的较量,更是我们改革派和房地产利益集团的博弈。东京市是霓虹的经济中心,现在却被房地产绑住了手脚——年轻人买不起房,中小企业租不起办公室,连普通家庭的积蓄都被房价套牢。再这么下去,不用等泡沫破裂,东京的经济就先垮了。”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几分沉重:

“我们要做的,是把东京从‘房地产依赖’里拉出来。你当选后,要重点推动‘传统手艺复兴’和‘文旅合作’,就像野原广志拍的《舌尖》那样,把东京周边的特色产业做起来。这样既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又能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这才是东京的未来。”

岛津义弘握紧拳头,语气坚定:“小池阁下放心!我一定会按照这个方向做!这次能有这么好的宣传效果,也多亏了野原君的‘信息茧房’策略——他帮我们针对不同群体定制内容,没有喊一句空洞的口号,却让民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我们的政策诚意。要是没有他,我们的支持率恐怕还停留在40%徘徊。”

“野原广志……”

小池隆一重复着这个名字,眼神里闪过一丝赞赏,“这个年轻人确实不简单。上次跟他聊‘信息茧房’,他连‘房地产泡沫管控’的宣传思路都想好了,既考虑到年轻人的焦虑,又照顾到中老年人的顾虑,比很多资深的宣传顾问都周全。”

他忽然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神秘:“而且你可能不知道,内阁那边已经有人注意到他了。总理大臣的秘书上周跟我打电话,问‘信息茧房’能不能用在全国的‘乡村振兴计划’宣传上,还让我把野原广志整理的资料送一份过去。这个年轻人,未来不可限量啊。”

岛津义弘眼神一凛,连忙说道:“我已经让人跟野原君对接了,把‘信息茧房’的宣传流程、渠道选择、内容设计都详细记录下来,整理成了一份报告。等选举结束,就可以交给内阁那边参考。野原君也很配合,还主动提了几个‘乡村振兴’宣传的点子,比如用《舌尖》里的农村手艺人故事做载体,吸引年轻人回乡。”

小池隆一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语气忽然变得沉重:“不过我们也不能太乐观。你知道吗?自由民意党虽然现在还占着国会多数席位,但因为我们拒绝配合米国的‘广场协议’后续政策,那边已经开始不满了。上周米国驻日大使馆的参赞找我谈话,明里暗里说要‘支持更符合米国利益的政治力量’,说白了,就是想扶持田中三上神那样的傀儡。”

岛津义弘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握着拳头的指节泛白,低声骂了一句:“八格牙路!米畜凭什么干涉我们的内政?霓虹是主权国家,不是他们的殖民地!他们想让我们继续靠房地产吹泡沫,方便他们收割财富,我们偏不!”

“你以为他们不能吗?”

小池隆一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无奈,“从战败那天起,我们就被他们绑住了手脚。驻军、经济援助、舆论宣传……哪一样不被他们盯着?田中三上神背后的房地产集团,一半的资金都来自米国的投资公司,你以为他为什么敢疯狂拿地?还不是有米国人撑腰。”

他顿了顿,目光看向窗外的东京塔,语气里带着几分沧桑:“当年麦克阿瑟将军主导的改革,看似给了我们民主制度,实则是把我们的经济命脉攥在了他们手里。我们想发展制造业,他们就逼着我们签‘自愿出口限制’;我们想扶持本土企业,他们就搞‘反倾销调查’。现在我们想管控房地产泡沫,他们又出来捣乱,这就是所谓的‘盟友’。”

岛津义弘沉默了片刻,忽然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不屈的光芒:“就算这样,我们也不能妥协!小池阁下,我这次竞选,不只是为了赢田中三上神,更是为了给东京的民众争一条活路。要是让田中三上神当选,他肯定会继续纵容房地产商,到时候泡沫一破,无数家庭都会破产,东京就真的完了。我就算拼尽全力,也要阻止他!”

小池隆一看着他坚定的模样,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不过你要记住,光有决心不够,还要有策略。米国人虽然支持田中三上神,但他们也怕引起民众不满,只要我们的宣传能牢牢抓住民生痛点,让民众自发支持我们,米国人就算想插手,也找不到借口。”

他端起茶杯,对着岛津义弘举了举:“来,再喝口茶。这茶虽然清淡,但耐泡,就像我们改革派的路,看着难走,只要坚持下去,总能尝到回甘。”

岛津义弘端起茶杯,跟小池隆一碰了一下,仰头将茶汤一饮而尽。

茶汤的清香在口腔里散开,却压不住他心里的斗志——他知道,接下来的半个月,将是决定东京未来的关键之战,他不能输,也输不起。

两人又聊了半个多小时,从宣传细节谈到议员拉拢,从民生政策聊到经济规划,每一个环节都讨论得细致入微。

当岛津义弘起身准备离开时,小池隆一忽然叫住他,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岛津君,我们都老了,这次选举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为改革拼尽全力了。未来的霓虹,还要靠年轻人。”

岛津义弘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小池隆一的意思。他转过身,看着小池隆一,语气认真:“您是说野原广志君?确实,他虽然年轻,但眼光和能力都远超同龄人。这次‘信息茧房’的成功,还有他对政策宣传的理解,都让我佩服。要是未来有机会,我想邀请他加入我们的团队,一起推动东京的改革。”

小池隆一笑着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个年轻人不只有才华,更有同理心——他拍《舌尖》,不是为了赚收视率,是为了记录快要消失的手艺;他设计‘信息茧房’,不是为了帮你赢选举,是为了让民众真正理解政策。这样的人,比那些只懂钻营的政客可靠多了。”

他顿了顿,眼神里带着几分期许:“不过你也别太急着拉拢他。野原广志现在更专注于创作,强行把他拉进政坛,反而会埋没他的才华。我们能做的,是为他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的作品能继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影响更多人。等未来时机成熟,他自然会明白,自己的才华能为这个国家做更多事。”

岛津义弘点头应下:“您说得对,是我太心急了。我会跟野原君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给他施加额外的压力。这次选举结束后,我还想委托他拍一部关于‘东京经济转型’的纪录片,用真实的故事让民众看到,摆脱房地产依赖的东京,能有更好的未来。”

“这个想法很好。”小池隆一满意地点头,“到时候都厅可以提供经费支持,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对了,你回去后跟野原君说一声,下次有时间,我想请他来都厅喝喝茶,跟他聊聊纪录片的思路。”

岛津义弘应下,再次对着小池隆一欠身,而后转身离开办公室。

走到电梯口时,他掏出手机,拨通了野原广志的电话——铃声响了两声就被接通,听筒里传来野原广志沉稳的声音:“岛津前辈,有什么事吗?”

“广志君,选举日期定下来了,十二月一号开始。”岛津义弘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另外,小池阁下很欣赏你,还说想请你喝喝茶,聊聊纪录片的事。这次真是多亏了你,要是没有‘信息茧房’,我们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听筒里沉默了片刻,而后传来野原广志平静的声音:“恭喜岛津前辈拿到明确日期。纪录片的事,我随时有空。不过您不用谢我,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好的政策需要好的宣传,能让民众理解并支持对他们有利的政策,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事。”

岛津义弘握着手机,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

他看着电梯门上自己的倒影,又想起小池隆一提到的“未来靠年轻人”,忽然觉得,就算这次选举遇到再多困难,就算米国的干涉再棘手,只要有野原广志这样的年轻人在,霓虹的未来,就还有希望。

电梯门缓缓打开,岛津义弘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接下来的半个月,将是一场硬仗,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为了东京的民众,为了摆脱房地产依赖的未来,也为了不辜负身边这些值得信赖的伙伴。

……

琦玉县秩父市的老面包房里,烤炉的热气混着小麦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野原广志挂掉岛津义弘的电话,指尖还残留着手机机身的微凉,脸上却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望着镜头里正在揉面团的佐藤幸助——老人布满老茧的手将面团反复折叠,动作娴熟得像是与面粉共生了大半辈子,心里却忍不住泛起嘀咕。

小池隆一的期许,岛津义弘的倚重,还有服部忠偶尔流露的“后辈培养”意味,这些霓虹的高层,似乎都把自己当成了值得托付的年轻人。

可他心里清楚,自己骨子里还是那个来自地球华夏的灵魂,就算在这个世界待了些时日,也从未想过要真正为霓虹的未来谋划什么。

“广志桑,您怎么了?”负责打光的年轻助理见他站着发愣,小声问道。

野原广志回过神,摇了摇头,语气恢复沉稳:“没什么,继续拍摄吧。注意捕捉佐藤桑手上的纹路,还有烤炉里面包膨胀的特写,这些细节很重要。”

助理连忙应声,片场重新响起机器运转的细微声响。

野原广志走到监视器旁坐下,看着屏幕里的画面,顺势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聊起《舌尖》的进度:“第四集剪的是琦玉鲤鱼旗铜锣烧的故事,重点讲百川流桑怎么用祖传的酵母做铜锣烧;第五集拍的是群马县的厚蛋烧,除了选择鸡蛋和奶油的过程,还加了当地‘祭’的民俗场景;第六集则是奶油蘑菇浓汤,跟着专业的师傅拍了三天,都拍得很全。”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正在装烤盘的面包上:

“至于咱们现在拍的第七集,就聚焦这家老面包房的‘圣诞限定面包’——佐藤桑每年只在十二月做这种加了栗子泥的面包,是为了纪念他去世的妻子。咱们要把这份念想拍出来,让观众能从面包的甜味里尝出人情味。”

周围的工作人员听得认真,有人忍不住感叹:“广志桑,您选的题材都好有温度,比那些只拍美食做法的纪录片有意思多了。”

野原广志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他心里清楚,这些“有温度”的设计,不过是借鉴了地球2025年的纪录片思路——比起单纯展示技艺,观众更在意食物背后的人和故事。

傍晚时分,老面包房的拍摄顺利结束。

野原广志刚收拾好器材,负责后期的斋藤茂就匆匆赶过来:“广志桑,第四到第六集的素材都整理好了,技术部的同事说,还是得您亲自操刀剪辑,他们怕把握不好节奏。”

“走吧,去剪辑室。”

野原广志点头,跟着斋藤茂往关东台的临时剪辑室走。

路上遇到不少关东台的年轻编导,还有几个从东京台过来学习的新人,看到他都热情地打招呼,眼神里满是期待。

剪辑室里,几台剪辑机并排摆放,屏幕上还停留在白天拍摄的画面。

野原广志坐下,戴上耳机,手指在操作台上快速移动,先将第七集的素材粗略拼接起来。

旁边的年轻人们围了过来,屏息看着他的操作,时不时有人拿出笔记本记录。

“剪辑纪录片,最重要的不是‘剪得漂亮’,而是‘剪得懂’。”

野原广志一边调整画面顺序,一边讲解,“比如这段佐藤桑揉面团的镜头,不能只留他揉面的动作,还要把他抬头看墙上妻子照片的特写加进去,再配上他轻声说‘今年栗子收成好’的同期声,这样情感就连贯了。”

“广志桑,那如果素材太多,怎么判断该留哪些呢?”来自关东台的年轻编导本田樱子问道,她手里的笔记本已经记了大半本。

野原广志停下操作,指着屏幕解释:“记住三个原则:第一,留‘有信息量’的画面——比如面包发酵时的体积变化,能让观众知道制作过程;第二,留‘有情感’的细节——像佐藤桑擦汗时用的那块旧毛巾,比任何旁白都能体现他的坚守;第三,留‘有节奏’的片段——烤炉开门时的‘哗啦’声,面包出炉时的蒸汽,这些能让片子更有呼吸感。”

他顿了顿,调出第五集荞麦面的素材:“你们看这段,煮荞麦面的镜头只有十秒,但前面加了三秒水沸腾的特写,后面接了五秒面条捞起来的慢动作,再配上‘咕嘟’的煮面声,观众就能感受到面条的筋道。这是‘感官剪辑法’,用画面和声音调动观众的味觉、触觉,比单纯的解说管用。”

年轻人们听得连连点头,有人忍不住上手尝试。野原广志在旁边耐心指导,从转场的方式到背景音乐的选择,都讲得细致入微。

直到夜色渐深,剪辑室里还回荡着讨论声,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茅塞顿开的神情。

“你们倒是学得认真。”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铃木清斗拄着拐杖走进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他刚从东京台过来,本想跟野原广志打个招呼,却看到满屋子年轻人围着剪辑机,眼神里满是专注。

野原广志站起身:“铃木前辈,您怎么来了?”

“来给你送个好消息。”铃木清斗递过一份收视率报告,“第六集千叶海鲜丼的收视率破了42%,比《超级变变变》上周的收视还高。谁能想到,一部纪录片能赢过综艺,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野原广志接过报告,扫了一眼数据,心里并不意外。

他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用了地球2025年的纪录片手法——既有悬疑感,比如野水正泰出海时遇到风浪,观众会担心能不能捕到鱼,又有教育意义,讲解不同鱼类的最佳食用方式,还穿插了渔民的生活故事,比传统的综艺更有深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