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京城各家(1 / 1)
小蒋氏虽有心理准备,还是震惊,“听说三弟和三弟妹在归绥城的产业颇丰,归绥城右参政游大人的夫人是我母亲的表妹,她给母亲写信说,归绥城有三成都是她们两个的,现在看来,三成都不止。”
大蒋氏倒没有多大触动,“今年宁郡王妃诞辰,裕亲王妃戴的头面不仅样式新颖,就连用的宝石都第一次见,一出场就夺了宁郡王妃和世子妃的风头,宁郡王妃让娘家弟妹郑夫人出言询问,裕亲王妃只说是小辈孝敬,就此搪塞过去,宁郡王妃以为是昌宁郡主孝敬的没有在意,在场的精明人都听出话里的不同,要是昌宁送的裕亲王妃不会言语含糊,细想不难猜出是子轩媳妇送给裕亲王妃的。”
小蒋氏有些艳羡地道,“成亲前三弟妹唯一拿得出手的长处就是与昌宁郡主是闺中好友,谁想到成亲后裕亲王妃到处说拿三弟妹当干女儿,三弟妹人虽然离京多年,在京中的名声却非常响亮。”
大蒋氏不动声色地安抚小蒋氏,“人的命运就是这样的,有的人半生罹难,半生享福,有的人一辈子没有大风大浪,却一直平安无虞。子轩、子轩媳妇和郡王妃都是前一种命运。经历了大悲后,迎接她们的往往是富贵荣华。”
小蒋氏一想也明白婆母的暗示,不好意思地冲大蒋氏一笑,“娘说得对,我自小就像您说的一样,幼时有父母爱护,嫁人后有您维护,我很知足。”大蒋氏看着小蒋氏,有些欣慰,她的两个孩子都不是聪慧的孩子,但好在听话懂事。
陈府的情况是两个极端,有喜有怨,二房所有人都高兴能收到刘嘉佳的礼品,尤其陈青河,收到他心爱的弹弓,欢呼出声。大房就不一样,尤其李氏,收到后撇撇嘴,尤其看到刘嘉佳还单独给陈青泽送了孤本,心里更是不悦,但是为了不泄露情绪,还是派人两个匣子送到陈青泽的房内。回来过年的二老爷收到刘嘉佳的亲笔信,亲自带人去给俞老先生夫妇送礼,正好亲自询问两位先生的意愿,俞老先生拿过二老爷递上来的信纸,仔细阅读,而后感慨,“这孩子,我以为她死心了呢。”
俞老夫人看过以后鼻子酸涩,内心感动。还是俞老先生对着二老爷坦诚地道,“儿呀,我和老婆子知道你的苦心,这些年我们在陈府过得很好。你媳妇也孝顺,一直对我们照顾有加。就像和你的缘分一眼,我们和嘉佳这个孩子也有缘分,当年刚和嘉佳接触就觉得投缘,就费了一番心思教导,那孩子也知恩图报,这些年对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
俞老夫人接着道,“嘉佳几年前提过要将我们接过府上荣养,我们拒绝了,也没在意,没想到这孩子还当真了,竟然给你写信。孩子的心意赤城,我和你先生不忍心拒绝,我们这就收拾打理好行李,跟着都司府上的马车启程,赶在过年前与嘉佳团聚。”
陈二老爷也没有阻拦,这些年他在外任职,对两位老先生多有疏忽,既然两位老先生都同意,他没有阻拦的理由。刘嘉佳收到信时,着实松了一口气,她怕二老爷为难,特意拿小胖子启蒙是大事为借口,请二老爷同意。放下心来后,刘嘉佳召来严嬷嬷,吩咐她将院子归置妥当,将明星招来,让她多研究一些新的点心,给俞老先生品尝。
后晌,黄子轩回到内宅,发现刘嘉佳抱着小胖子,教他教师祖和师祖母,结果小胖子大舌头,说成“师主”和“师主母”,喷笑出声,“施主”、“施主母”……
刘嘉佳听到笑声,满脸黑线,嗔怪地看了黄子轩一眼,回头哄着小胖子,“没事,儿子,咱们多练几遍就会说了。”
小胖子气鼓鼓地“哼”一声,眼睛一转,大声叫道,“户亲、户亲”。这回换黄子轩瞪眼。这个小子坏得很,经常特意气他。看着黄子轩瞪眼,小胖子高兴了,咯咯咯笑倒在刘嘉佳怀里。刘嘉佳看着每天玩闹的两人,抱着小胖子在他耳边道,“去哄哄爹爹,要不他生气了。”
小胖子在刘嘉佳怀里抬起脑袋,伸出双手,冲黄子轩喊道,“爹爹抱,宝想爹爹。”
黄子轩拿小胖子没办法,上前抱起小胖子,“你个小坏小子,就知道哄骗你爹,也不知道随了谁。”说着瞥了一眼刘嘉佳,气得刘嘉佳打了他一下。
小胖子也学他爹一样瞥了一眼刘嘉佳,气得刘嘉佳上前呵他的痒痒,小胖子躲在黄子轩怀里笑个不停。
京城陈府同样逗儿子的陈青泽看着孙氏拿来的两个匣子,随口问,“这是什么?”
孙氏柔声回到,“这是归绥城都司指挥使夫人送来的年礼,母亲今天让人送来的,我这会儿才有空闲查看,正好和你商量一下咱们怎么回礼。”说着看向陈青泽的眼神掺杂着探究,孙氏嫁给陈青泽后,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日子也算和美,只是时间一长,她就觉得两人之间少了点什么,直到偶然间她在书房发现书案右手边发现一摞书籍,她自小受家族熏陶,对书很敏感,翻阅发现都是孤本,正看得入迷,负责打扫书房的小丫鬟慌乱地进来,哆哆嗦嗦地说,“老爷不让人动这些书,谁也不行。”她尴尬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回了正房,却对那些书有了浓厚的兴趣,让丫鬟去打听,最后才从陈青泽的小厮口中得知,这些书都是刘嘉佳送的,她的心里就像空了一块。虽不能因为几本书就确定丈夫的情感,但是内心到底不能平静。
陈青泽没有抬头,仅点头轻声应道,“你定就行,如果拿不准,可以问问妹妹们,她们与指挥使夫人常常联系,知道她的喜好。”
孙氏看不出异样,柔声应道,“是,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