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学院派与实战派的初次交锋(2 / 2)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即将在三天后,站上讲台的,年轻将军身上。
三天后,京城西郊,国防军师学院。
这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的高等军事学府,今天显得格外肃静。通往大礼堂的路上,随处可见挂着上校、大校军衔的学员,他们个个神情严肃,步履匆匆。
他们都是为了同一个人而来——赵援朝。
当一辆挂着二十集团军牌照的军用越野车,缓缓驶入学院大门时,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车门打开,一身笔挺将官常服的赵援朝,从车上走了下来。
他太年轻了。
这是所有人看到他的第一反应。
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上,虽然带着军人特有的风霜,但眉宇间的英气,却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他的真实年龄。跟周围那些普遍四十多岁,鬓角已经开始发白的学员们比起来,他简直像个刚毕业的学员。
可他肩膀上那颗闪亮的将星,却在无声地诉着,这个年轻人,拥有着何等惊人的地位和权力。
“赵军长,欢迎,欢迎啊!”
学院院长和政委,两位头发花白的老将军,亲自在办公楼前迎接,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
“院长,政委,太客气了。应该是我来拜访两位老领导才对。”赵援朝快步上前,姿态放得很低,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他的不卑不亢,让两位老将军眼里都闪过一丝赞许。
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行事雷霆万钧,名声在外,但本人看起来,却并没有传中的那种飞扬跋扈。相反,他身上有种军人特有的沉稳和干练,让人心生好感。
“援朝同志,走,我给你介绍一下。”院长热情地引着他往里走,“我们学院的几位教学骨干,早就想一睹‘鹰派军长’的风采了。”
办公室内,几位穿着教授制服,同样是将军军衔的学院教授,已经等候多时。
“这位,是我们学院战略教研室的主任,方克俭教授。”院长指着一位戴着金边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老教授介绍道。
“方教授,久仰大名。”赵援朝主动伸出手。
方克俭,在国内军事理论界,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他写的几本关于现代战争的专著,是各大军事院校的必读教材。赵援朝自己,也读过他的书。
方克俭扶了扶眼镜,和赵援朝握了握手,脸上带着一丝学者的矜持和审视。
“赵军长年轻有为,在汉东的雷霆手段,我们这些搞理论的,也是叹为观止啊。”方克俭开口了,语气听起来像是在夸奖,但话里的味道,却有点不一样。
他特意强调了“搞理论的”和“雷霆手段”这几个字,像是在隐晦地提醒赵援朝,你那一套,是战场外的手段,跟我们研究的,不是一回事。
赵援朝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听出了对方话里的潜台词。
这是学院派,对实战派,天然的一种审视,甚至带着一点点轻视。
在这些皓首穷经的老教授看来,赵援朝在汉东的成功,更多是依赖于政治上的授权和出其不意的奇招,算不得真正的“军事行动”。他们更看重的,是体系化的对抗,是严谨的战略推演,是教科书般的排兵布阵。
赵援朝不动声色,只是笑了笑:“方教授过奖了。对付一帮乌合之众的毒贩和腐败分子,谈不上什么战略战术,无非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真要到了战场上,还得向方教授你们这些战略大家学习。”
他这话,得谦虚,却也暗藏机锋。
言下之意是,汉东那只是场面,我还没发力呢。别拿那种事,来衡量我的军事水平。
方克俭的眉毛不易察觉地挑了一下。
他感觉,眼前这个年轻人,比他想象的,要难对付。他不像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武夫,言谈之间,滴水不漏,绵里藏针。
“呵呵,援朝同志谦虚了。”院长出来打了个圆场,又介绍了其他几位教授。
一番寒暄过后,众人座。
“援朝同志,这次请你来,主要是想让你给学员们,讲一讲你的带兵心得,和对未来战争的一些看法。”院长开门见山地道,“尤其是你在汉东处理塔寨事件时,运用到的信息战、心理战手段,让我们都大开眼界。我们觉得,这些‘非对称’的作战理念,对未来的指挥员们,很有启发。”
院长的话,算是给这次授课定了调。
他们想听的,正是赵援朝身上,最“离经叛道”的那部分东西。
“院长,各位教授,既然让我来讲,那我就不藏着掖着了。”赵援朝坐直了身体,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今天想讲的,可能跟我们学院派的传统理论,有些出入。如果有什么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老领导、老教授,多多批评指正。”
他先把姿态摆正,堵住了别人可能发难的口子。
方克俭教授推了推眼镜,慢悠悠地开口了:“赵军长但无妨。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嘛。我们搞学术研究的,最欢迎的,就是不同的声音。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里带上了一丝考究的意味。
“不过,任何军事理论,都不能是空中楼阁。它必须能够,在最严苛,最复杂的战场环境下,得到检验。比如,在一次高强度的,体系对抗的兵棋推演中。”
这话一出,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
所有人都听出来了,方克俭这是在下战书了。
光不练假把式。
你赵援朝不是对未来战争有新看法吗?你不是擅长“非对称”作战吗?
好啊。
那我们就在兵棋推演上,真刀真枪地,干一场。
让我看看,你那套“野路子”,在正规的、体系化的现代战争模拟中,到底管不管用。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学术探讨了,这简直就是一场,学院派对实战派的,公开叫板!
院长和政委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苦笑。
他们就知道,让方克俭这个脾气又臭又硬的老学究,和赵援朝这个锋芒毕露的年轻将军碰在一起,肯定会擦出火花。
没想到,这火花,来得这么快,这么直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赵援朝的身上。
他们想看看,面对这位军事理论界泰斗的,近乎于挑衅的提议,这位年轻的“鹰派军长”,会如何应对。
是避其锋芒,还是,迎战?
赵援朝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他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然后抬起头,看着方克俭,嘴角,勾起了一抹让人难以捉摸的笑容。
“方教授的提议,很好。”
“我非常期待,能有机会,在沙盘上,向各位教授,讨教几招。”
他接招了。
接得云淡风轻,却又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一场理论与实战,传统与创新的巅峰对决,已然,箭在弦上。
国防军师学院的大礼堂,足以容纳上千人,此刻座无虚席。
台下坐着的,是来自全军各大单位的未来之星。他们的肩上,扛着的是校官的军衔,眼中闪烁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当主持人宣布主讲人是赵援朝时,全场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和掌声。
“赵援朝”这个名字,对他们来,早已如雷贯耳。
汉东那场惊心动魄的“打黑风暴”,通过媒体的直播,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战争”形态。那不是坦克大炮的轰鸣,却比任何一场战役都更加震撼人心。
现在,那个传奇的缔造者,就站在他们面前。
赵援朝走到讲台中央,没有带任何讲稿。他只是平静地扫视了一眼台下,那一张张充满期待和审视的脸。
他的目光,最后在了坐在第一排的方克俭教授等几位学院领导身上。
“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大家好。”
他的开场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
“今天,学院让我来给大家讲一堂课。实话,我有点诚惶诚恐。在座的各位,论资历,都是我的前辈;论理论水平,有方教授这样的大家在这里,我更是不敢班门弄斧。”
台下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他这种谦虚的开场,拉近了和学员们的距离。
“所以,我今天不讲那些高深的理论。我就跟大家聊一聊,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
“这件事,就是汉东塔寨案。”
话音刚,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他们知道,正题来了。
“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通过新闻,了解了这起案件。一个上万人的村子,变成了武装化的制毒王国,甚至敢公然杀害警察。而它的背后,是一张覆盖了整个汉东省的,巨大的腐败网络。”
“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的上级,赵蒙生上将,问了我一个问题。”
赵援朝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他问我,如果把二十集团军的一个合成旅,全部开进塔寨,需要多长时间,能解决战斗?”
台下的学员们,立刻开始在脑中快速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