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赵刚送来武器,全军整装待发,挥师北上!(1 / 2)
很快,体能达到标准后,便开始训练枪法。
神枪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
此时。
训练场上搭起了几十个靶子,每个靶子距离射击位五十米。
一开始,很多新兵都没摸过枪,握着枪的手都在抖,子弹要么打偏,要么打在靶子边缘。
周卫国把枪法好的老兵分成几个组,每个组负责教十几个新兵。
老兵们先给新兵们讲枪的构造。
从枪管、枪机到弹匣,每个部件都讲得清清楚楚。
再教他们握枪的姿势、瞄准的方法。
“三点一线,眼睛盯着准星,对准靶子的中心。”
“呼吸要平稳,扣扳机的时候要轻,不能慌。”
一开始,每个新兵每天只有五发子弹。
为了让大家珍惜子弹。
周卫国让新兵们先对着空枪练习瞄准,练熟了再实弹射击。
有个以前是猎户的新兵,枪法特别好,第一次实弹射击就五发五中。
周卫国就让他当“小教员”,教其他新兵。
慢慢地,新兵们的枪法越来越准。
周卫国还搞了“射击比赛”。
谁能在五十米外十发九中,就奖励他十发子弹。
还能获得“神枪手”的称号。
这个比赛激起了新兵们的好胜心。
大家都卯足了劲练习。
每天训练结束后,还有人留在训练场,对着空靶子练习瞄准。
除了固定靶射击,还有移动靶射击。
让警卫员牵着马,马身上挂着靶子。
在训练场上来回跑,新兵们要在移动中瞄准射击。
一开始,很多人都打不中,后来练得多了。
不少新兵都能准确地击中移动的靶子。
同时,新兵还得熟悉各种武器。
独立纵队的武器种类不少。
有步枪、机枪、手榴弹,还有缴获的迫击炮。
周卫国知道,只懂枪法还不够。
必须让每个新兵都精通各种武器的使用,才能在战场上灵活作战。
对于步枪,除了射击,还要教新兵们如何拆卸、组装和保养。
每天训练结束后。
新兵们都要把自己的步枪拆成零件,再重新组装起来。
还要用布把枪擦得干干净净,确保没有一点灰尘。
周卫国经常去检查,谁的枪没擦干净,就罚他再拆装十遍。
机枪的使用更复杂,周卫国让老兵们手把手地教。
如何架起机枪,如何调整射速,如何换弹匣。
新兵们两人一组,一个当射手,一个当副射手,互相配合。
一开始,有些新兵不会调整射速,导致子弹浪费很多。
周卫国就耐心地教他们:“战场上,子弹就是生命,不能随便浪费!”
“要根据敌人的情况调整射速,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
“知道了,司令!”
“行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手榴弹的使用……”
手榴弹的训练分为投掷和使用。
周卫国先教新兵们如何握手榴弹,如何拉开引线,如何准确地投掷到目标地点。
投掷训练时,训练场边挖了很多坑,新兵们要把手榴弹投进坑里。
一开始,很多人投得不远,也不准,周卫国就给他们示范动作,还让他们练臂力。
每天举哑铃,练投掷石头。
慢慢地,新兵们不仅能把手榴弹投得远,还能准确地投进指定的坑里。
接下来是学习迫击炮。
迫击炮是重武器。
周卫国专门成立了迫击炮班,挑选了一些有文化、反应快的新兵。
老兵们教他们如何计算距离和角度,如何装填炮弹,如何调整炮口。
新兵们一开始看不懂迫击炮的瞄准镜。
后来在老兵的指导下,慢慢学会了如何通过瞄准镜找到目标,准确地发射炮弹。
除了这些武器,周卫国还教新兵们如何利用地形作战。
如何在山坡上埋伏,如何在树林里隐蔽,如何在巷战中推进。
等等!
同时,周卫国还经常组织模拟实战训练。
把新兵们分成两队,一队当“八路军”,一队当“鬼子”。
在训练场上模拟战场场景。
每次模拟训练后。
周卫国都会总结经验,指出新兵们的不足,让他们不断改进
日子一天天过去,训练场上的新兵们越来越有军人的样子。
站军姿时腰杆笔直,走队列时步伐整齐,开枪时眼神坚定,使用武器时熟练自如。
周卫国看着他们,心里充满了信心。
用不了多久,这十万新兵就能成为一支铁血部队。
跟着独立纵队挥师北上,去解放东三省,去跟鬼子拼命。
去实现他们在招兵时许下的诺言。
……
这天。
独立纵队司令部。
江晨正在想办法解决十万新兵枪支的问题。
他攥着半截铅笔,指腹反复摩挲着地图边缘磨出的毛边,目光却没离开桌角那叠泛黄的报表。
最上面一行“新兵武器缺口:8762支”的数字,像根细针,扎得人心里发紧。
“哐当”一声,李云龙踹开窑洞门,带着一身寒气闯进来,军靴上还沾着训练场的冻土。
他把军帽往桌上一摔,粗声粗气地捶了下报表:“江晨,你别盯着这破纸看了!”
“新兵连昨天搞刺杀训练,三个人轮一把步枪。”
“最后那小子急得拿木枪托砸土疙瘩,问我‘团长,咱这纵队是不是连枪都造不起?’”
江晨抬起头,眼底带着难掩的疲惫,把刚泡好的热茶推到李云龙面前:“太原兵工厂那边我让人催了三次。”
“昨天回信说,鬼子上个月炸了他们两个锻造炉,现在一天顶多能修五十支旧枪,新枪连零件都凑不齐。”
江晨:“太原缴获的那批三八式,军械班熬了三个通宵,能修好的也就两百多支,分给五个新兵营,每个营连塞牙缝都不够。”
“我不管兵工厂有啥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