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崇祯的奋斗! > 第246章 没有本国本族的强兵劲旅护着的读书

第246章 没有本国本族的强兵劲旅护着的读书(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范先生,你看,这朝鲜的架子,算是搭起来了。”黄台吉轻轻地呵出了一口白气,“接下来,就看这台戏,能唱得多热闹了。”

范文程躬身道:“大汗圣明。以朝鲜之粮养我八旗之兵,以朝鲜之人充我征战之卒,根基深扎,霸业可期。”

黄台吉没接话,目光好像越过了汉阳城,望向了南边。

他得了密报,崇祯小儿在北京城里搞着什么“真理越辩越明”,磨磨唧唧的。他没那闲工夫,他要以快打慢,抢在崇祯小儿折腾好之前,把兵、粮、械、钱都拢起来,然后给明朝来一把狠的!

……

崇祯三年,大年三十。

北京正阳门外,街角的老字号“清泉茶馆”,今天的生意格外好。二楼的雅座早满了,连大堂也挤得插不进脚了。茶博士提着大铜壶,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额头上全是汗。

“借光!借光!开水烫着了!”

没人理他。大伙儿的眼神,都盯在手里刚出的《皇明通报》上。头版还是“朱思文”和“卫道子”打着笔仗,可最吸睛的,是新开的“读者评论”栏。

一个坐在窗边的青衣举子清了清嗓子,把大伙儿的注意力引了过去。他指着报纸上“朱思文”文章里的一段,不紧不慢地开了腔:

“诸位,先别争了。朱思文先生这篇文章,有段话说得透亮。他说,眼下朝廷最大的难关,是一个‘钱’字,一个‘粮’字。东北御虏要饷,西北救灾要粮,九边还有几十万军士要吃饭……可国库里,实在掏不出那么多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了众人:“钱粮从哪儿来?朱先生点了两条道。一条,是彻查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那些被官绅隐占的官田,逼他们吐出来,一体纳粮!”

这话一出,几个江南来的士子脸色就有点不对了。

那青衣举子像没瞧见似的,接着说:“第二条道,是全面开征厘金商税,甭管你是士绅还是巨贾,该交税的一个都跑不了!”

先前一个嚷嚷着“与民争利”的北方书生,听到这儿,嘴角抽动了一下。

“可这两条道,好走吗?”青衣举子声调高了些,“动官田,得罪的是东南的缙绅!征商税,刮的是天下富户的油水!哪一件不是难如登天?”

他放下了报纸,看向了众人:“朱思文先生的意思明白得很,跟这两件要命的事比起来,允许宗室科举,让藩王郡王们把占着的庄田、库里的存银存粮拿出来,借给皇上救急,换他朱家子弟一个废除藩禁、能从事四民之业的前程——这岂不是阻力最小、见效最快的法子?”

茶馆里静了一下子。不少人都在琢磨着这话里的味儿。

那青衣举子叹了口气,带着点无奈:“说到底,这不是啥‘与民争利’,是没法子的法子!是让宗室把他们老祖宗留下的、本该属于国用的那份家当,还回来!咱们读书人要做的,不过是点个头,在科场上多几个姓朱的对手。这点‘牺牲’,跟让咱们自个儿倾家荡产(指清丈官田、征收商税)比起来,哪个轻哪个重?”

“照你这么说,这还成了独一条路了?”有人不服气地嘟囔着。

“路不止一条,”青衣举子语气淡了下来,“可朱先生问得明白:卫道子先生要是觉得这条路不通,那清丈官田、广征商税,他愿不愿带头?要是都不愿,难道眼睁睁看着朝廷垮掉,大家一块儿玩完?”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了众人的心里。先前的争吵,显得有点苍白了。问题的根子,好像不在科场名额那点得失上了。

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还在继续着,可味儿变了。有人开始掰着手指头算各地藩王占了多少田,能挤出多少银子粮食。也有人担心着,就算开了禁,那些王爷们真肯乖乖掏钱吗?

茶博士缩在柜台后,看着这群读书人从吵道统变成算钱粮,心里直嘀咕:这皇上开的哪是口子,这是把大家兜里的子儿都摆到明面上了!

这蜂窝,捅得更深了。京城各处的会馆、书院,甚至街头巷尾,争吵议论的声音更杂,也更实在了。道理一旦沾上了铜臭和粮食,就再也飘不起来了。

这沉甸甸的热闹劲儿,混着年节的味道,一块儿飘进了紫禁城。

……

申时末,文华殿里点上了儿臂粗的蜡烛。

崇祯坐在御案后,聚精会神地看着一份奏报。杨嗣昌和牛金星垂手站在下首,曹化淳悄无声息地侍立在阴影里。

“陛下,”牛金星先开了口,脸上带着忧色,“‘读者评论’栏开了几天,来信已过千封了。士林的反响……是极热烈。”他斟酌着用词,“可观点太杂,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甚至……已有互相攻讦的苗头了。长此以往,臣怕道理辩不明,反生出门户之见,徒增纷扰啊。”

杨嗣昌也躬身补充道:“聚明所虑极是。如今市井之间,议论汹汹,已非单纯就事论事了。臣也担心……有失朝廷的体统。”

崇祯没直接回答,反而拿起了那封刚收到的奏报——那是朝鲜监国督师用快船加急送来的。

崇祯道:“密报里说了,黄台吉在汉阳开‘恩科’,考场如刑场。稍有点疑忌,立马锁拿了。有个士子文章里用了个‘胡’字,就被指为悖逆,当场格杀了,血染宫门。取中的人如李杭,全靠写了篇‘剃发颂’,极尽谄媚,才得了状元。如今,黄台吉已提拔这类人充任朝鲜各地的守令,配合新编的‘八旗朝鲜’,全力催科钱粮,供给东虏的军需。”

他顿了顿,将一张抄录的纸条递给了牛金星:“这是那篇‘剃发颂’的节略。”

牛金星接过了那张纸,扫了一眼。上面的字句,像针一样扎着眼:“……剃发垂辫,非惟便于骑射,更在涤荡旧颜,以示归顺之诚……沐浴天恩,从头开始……”

等牛金星和杨嗣昌二人“拜读”完了这篇大金朝鲜状元的大作,都觉得被恶心坏了。

崇祯这时又开口了,声音里带着嘲讽:“你们怕失了体统?”

他又拿过了那张抄着“剃发颂”的纸条,目光扫过了两位大臣:“你们告诉朕,是咱们在这儿争得面红耳赤,有失体统?还是读书人被迫写出这等摇尾乞怜的文字,更有失体统?”

杨嗣昌和牛金星一怔,答不上话来。

崇祯看着牛金星,语气里带着嘲讽:“聚明,下一期的《皇明通报》,把朝鲜‘恩科’的要点,还有这篇‘剃发颂’,原文登出去。再把建奴如今在朝鲜搞‘留发不留头’的暴行都刊登上……也让大明的读书人都看看,没有本国本族的强兵劲旅护着的读书人,是何其之贱!”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