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告别(1 / 2)
洛杉矶时间,2003年7月11日,午后。
新线影业总部那间熟悉的会议室,再次成为了临别的舞台。阳光依旧炽烈,透过玻璃幕墙,将室内渲染得一片明亮,却也仿佛在强调着某种即将到来的分离。
会议桌旁,新线影业的核心决策层几乎齐聚:联合CEO罗伯特·谢伊和迈克尔·林恩,国际部高级副总裁凯文·布朗,制作部主管托比·艾默里奇,首席财务官马克·里德尔也赫然在列。
如此阵容,既是对过去数月辉煌合作的总结,也体现了他们对王盛这位“财神爷”兼“奇迹导演”的极高尊重与不舍。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合作成功的喜悦与即将分别的遗憾交织。
“王,真的不能再考虑留下吗?”
罗伯特·谢伊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真诚的挽留,“好莱坞需要你这样的新鲜血液和惊人眼光。《博物馆》、《电锯》系列、还有未来将大放异彩的《间谍》、《暮光之城》……你一次又一次证明了你的价值。
这里才是世界电影的中心,有最成熟的工业体系,最广阔的市场舞台。只要你愿意,新线可以为你提供最顶级的资源和最自由的创作空间。”
迈克尔·林恩附和道,话语更加直接:“王,我们可以再签订一份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甚至是独家合作协议。资金、项目、发行,一切都不是问题。想想看,我们可以一起创造多少奇迹?留在洛杉矶,你的名字将更快地镌刻在好莱坞的传奇殿堂里。”
凯文·布朗更是动情地:“王,这半年的合作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痛快的一段经历。你的效率、你的精准、你对市场的洞察力,无人能及。新线已经和你深度绑定,我们渴望这种成功能够持续下去。”
面对新线众高层的盛情挽留,王盛脸上保持着惯有的平静微笑。
他深知这些话语背后的诚意,也明白自己在好莱坞这半年多“短线操作”所取得的成果何等炫目。
但他更清楚自己的根在哪里,长远布局的核心又在哪里。
“罗伯特,迈克尔,凯文,还有在座的各位,”王盛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语气沉稳而坚定,“感谢你们的厚爱与挽留。这半年多与新线的合作,确实非常愉快,也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好莱坞的工业体系和全球渠道,令我受益匪浅。”
他话锋一转,继续道:“但是,我的根基在华夏。盛影传媒正在国内经历关键性的转型和扩张,A股上市计划也已进入倒计时。
那里有更需要我亲自坐镇指挥的战场,有更庞大的市场等待我们去深耕细作。
我从未忘记过我短线发展、长线布局的计划。好莱坞是我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但绝非全部。”
他顿了顿,进一步解释道:“况且,我与新线的合作并不会因为我的离开而中断。
《间谍过家家》的宣发需要你们全力以赴,《暮光之城》的项目我已经奠定了基础和方向,后续的跟进,我的团队会与你们保持无缝衔接。我们依然是最紧密的合作伙伴。你们是我在好莱坞最坚固的盟友。”
见王盛去意已决,且理由充分,新线众高层虽然遗憾,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他们都是成熟的商人,明白强扭的瓜不甜,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才是长远之道。
“好吧,王,既然你已决定,我们尊重你的选择。”罗伯特·谢伊叹了口气,随即又振作精神,“新线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任何时候,任何项目,我们都会优先考虑与你的合作。”
“谢谢理解。”王盛微笑颔首,随即抛出了他对《暮光之城》项目的最后一项关键安排,“关于《暮光之城》的导演人选,我有一个建议。”
众人的目光立刻集中过来。导演人选无疑是项目的重中之重。
“我推荐凯瑟琳·哈德威克来执导这部电影。”王盛清晰地吐出了这个名字。
“凯瑟琳·哈德威克?”托比·艾默里奇迅速在脑中搜索着这位导演的信息,“她之前主要是做美术指导和联合编剧……独立电影《童魇》的评价不错,显示了她在处理青少年心理和边缘情感方面的细腻……但她能驾驭这种带有奇幻色彩的商业类型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