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干衙内(2 / 2)
“怎滴说?”
富柔看的跟李长安不一样,她作为宰相家眷,对政治非常敏感。这城里处处提的都是二爷,可知府呢,居然没人当回事儿。
话说,破家县令,灭门的令尹。
临清知府从四品,就比大名府低两级,怎么会这么没存在感,这里面古怪大了。
即便是洛阳符家,牛逼到天上去了,一字王,也没这个影响力。
“出城,抓几个舌头问问!”
俩人出城,回到大营边上的集市,假装成路过客商,跟人交谈套话。
只是这回又不一样,打听价格还好,一旦问到二爷相关,个个噤若寒蝉,不敢谈论。
嗯?
难道说,二爷的人就在这里?
四处逛了一遍,很快就找到一伙不做买卖,却一身整洁衣衫到处巡视的人。这特么二爷,不会是个柴进那样的人物吧。
表面上就是个员外,实际已经控制了一座城,暗暗的在准备大事。
可历史上要到哲宗时期河北才处处响马,咱这才熙宁三年,不至于啊。再说有了自己,朝廷也没更改盐铁政策,河北还是郡州边地,施行减税政策呢。
对了,有个女秘书说她了解北地民情,那不如找她来问一问。
杜巧芸来到大帐,李长安抛出了问题,“这二爷,到底何许人物?”
“周二爷?大人记得刑部侍郎周永健么,此人正是侍郎之子!”杜巧芸还真知道,一下就道破身份。
“仁宗年间,侍郎大人任职临清,一呆便是六年,从通判做到知府。二爷便是顶顶有名的周衙内,寻常事情,他说的话,比知府衙门的律令还好使些。”
李长安插了一句:“他可有官职?”
杜巧芸摇头不知,“许是有荫官吧,但肯定不是正职。我家经营盐业时,也曾与他打过交道,互换拜帖时,只写名字二字,并无缀称。”
我曹,真特么神了,无官无职,居然能发这么大的财,他到底有什么才能?
才能?杜巧芸撇着嘴,一脸鄙夷。
这人一切的成功,全仗着他爹罢了,或许有些胆子,行事莽撞倒是异于常人。
曾经有一年,临清附近闹水灾,粮食歉收,物价腾贵。要是报上去,朝廷肯定会克扣主官的业绩,于是二爷居然向四面商家发出邀请,让人贩运米粮至此,免收税赋。
不过,运来之后只能卖给他,且还要半年后结账。
想不卖,知府的衙役、本地的郡兵、义社的弓手能放走你么?真让你走,不出十里也要遭遇响马。
他占了米粮便涨价三成卖与城内商家,不买的,便派人上去打砸。
此人手下有五虎,个个都是畜生,行事暴烈专干阴损之事,分别是伍尔禅、邱治杰、李钺、萧昱、孙原、展望。
各领一伙青皮,有的管米粮行,有的管餐饮酒楼,有的管牛马市。
尤其那个伍尔禅最不是东西,其人是个杂种,乃是从北面来的马奴与乞丐生的崽子,狼心狗肺,一点人样都没有。
只是因为会舔二爷的沟子,便得了势,管了全城的青楼会馆,总是编一些杂胡故事,压制本地人的戏。
李长安打断她,别扯太远,这二爷到底怎么挣钱的?
“一抢、二骗、三占、四夺!抢,自然就是手下一群泼皮无赖,化装成匪徒,到城外专挑落单之人或者小商贩进行抢劫;骗,与外地商人做生意,从不讲诚信,只是骗了你的货等你来打官司;占,本地有什么码头、矿山、水井、湖泊,全让他给占了;夺,看中人家产业,仗着人多势众,官府有人,偏要夺来。”
是个人才啊,既没有本钱,又没有风险,怪不得比自己还厉害。
“更有一样,便是收税外之税!他自称乃是全城百姓的恩人,灾年里破家救灾,于是要代管全城商业。凡是朝廷榷货,到了他这里,都要涨上一两成,说是还他的家业钱。”
牛逼,太牛逼了,简直就是个天才。
在无法无天方面简直是乱世魔王的榜样!
这人得见见,以后回去跟苏轼吹牛逼,咱也有个新鲜材料不是。
“今晚派几个人将那个伍尔禅捉来,让我瞧瞧,这位二爷到底有什么本事。另外去信开封,让春水堂好好查查永健大人的来历,这一家子都这么猛么?”
李长安下令,召集临清城附近的大户来大营竞标,咱这个运河还得修的,不管二爷牛不牛逼。
到了晚上,夜猫子咕咕咕的叫了,子时不到,崔大崔二押着一个人回营。
李长安擎着蜡烛走到跟前,这小玩意长得别说,真他娘的别致。脑袋跟酱块子似的,圆咕隆咚。额角秃毛,发际线退到头顶,一看就是个杂胡。
俩条眉毛跟弓腰的黑毛虫相似,一双山羊眼配着单眼皮,好似那个串种的野狗。
上下各留一片胡子,下巴颏跟山羊似的,一张嘴感觉就要喷吐恶魔黑雾。
“先打三十杀威棒,另外做个夹棍,烙铁也准备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