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天下谁人知君上(1 / 2)
“大胆。”赵福当即厉喝道:“朝堂议事,哪里有你这猴子说话的份。”
皇帝撇了一眼赵福。
多年主仆,立即听出来,赵福语气中的倾向性。
看似训斥,其实是护着。
否则不会用看似侮辱,实在亲密“猴子”。
皇帝自然明白是为什么?
人心是最难琢磨的。
赵福是承贵妃的情,想护持贺重安一二。
贵妃对外廷几乎没有影响了。但贵妃对宫中影响力极大。赵福虽然是皇帝亲信,但也怕女主人的枕头风。贵妃既然说了,贺重安是她的人。
赵福自然要有所表示。
“呵呵。”皇帝说道:“原来咱们贺先生有话要说?”
“来,你说。”皇帝笑得和蔼可亲,就好像上班闲聊的保安大爷,“大家都听听贺先生的高见。”
贺重安却能感受到皇帝身上的压力。
贺重安早就知道,皇帝任何表情都不能相信。
不管发怒也好,欢喜也好。
发怒未必怒,欢喜未必喜。
控制自己情绪,这是每一个政客的必修课。皇帝是其中佼佼者。
贺重安其实知道,自己给皇帝出难题了。违背了皇帝一向粉饰太平的心思。但贺重安想来想去,这是必须且一定。
毕竟按皇帝意思来办,就不是天下局面的影响,就是贺重安按部就班的爬,什么时候,才能朝廷上崭露头角。站稳脚跟。
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班底与权势,与贺家谈自己假身份的事情?
对于,想往上爬的人。变化是有利于他们的。
从这一点,贺重安是天生的改革派。
所有不想沉沦下僚的聪明人,都是想要改变现状的人。
不过,贺重安早就想到这一点,自然早就预备了解决办法。
朗声说道:“陛下,人君之权柄,在于赏罚。赏罚之权,万不可与人。”
“何以行赏罚之权?当系人心之所在。”
“天下人皆曰当赏。则赏。天下人皆曰当罚,则罚。赏罚所当,则天下人心归附,人心归附,则天下从治如流水。”
“今日王杨案。天下百姓翘首以待圣君。陛下弃之。今后恐怕不会有人来京城上告了。”
皇帝说道:“陈词滥调。”
这番话,本质上就是儒家之论,甚至可以衍生出万几决于公议。
皇帝当然不喜欢听了。
而且皇帝最清楚,百姓是什么?
所谓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固然没错。但任何事情,不讲剂量只说效果,就是耍流氓。
大部分时候,百姓对上层政治根本没有干预能力。
区区一个案子,又能怎么样?
冤死几个人?又能怎?
“这不是区区一个案子。”贺重安说道:“而是十年来所有案子。”
皇帝不由皱眉,觉得贺重安话中有话。说道:“你什么意思?”
“臣查过从嘉成三十五年到现在所有刑部案卷,十年来,上告到京师,如王杨案者,一共有一百七十三件。所有案件,全部被打回。”
“没有一件翻案。”
“臣以为,从王杨案后,没有百姓会来京师上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