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年底家事(2 / 2)
“你说什么话啊?”贺夫人一万个不同意,说道:“老三正出息的事情。做出这样的事情,让他将来如何抬头?”
贺重安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好抬头的。但也没有违抗贺夫人的意思。
贺子忠说道:“你老三的情况,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这样不尴不尬吧。”
贺夫人脸上也有难色。
其实贺重安身份水涨船高,不是没有人想要嫁给贺重安,但小门小户,贺夫人根本不考虑,毕竟压不住郑九娘给压住了。
贺家,妾在妻之上,那可是大笑话了。
而高门大户不是没有人动心,一打听郑九娘的为人。立即打退堂鼓了。
高门大户嫁女,主要是为了政治利益。
而贺重安与郑家关系之紧密,导致了郑九娘不是正妻,胜过正妻的位置。别人再嫁女儿,很难撼动这个政治格局,这就很没有意思。
贺重安做女婿不错。
但这个女婿不能朝政上帮忙,要之何用?
贺夫人也没有办法。
大人们的烦恼,小孩子是不知道的。
贺柔才不是那些烦闷大人。早早去玩贺重安的立威,将点燃的线香对准一个纸筒的捻,只见出溜一声,火光一闪,顺着引线进入纸筒内部。
随即一声爆鸣,无数火树银花,喷涌而出,在天空中,炸出绚丽的花雨。
将贺柔的面照射的五彩斑斓。
烟花从来不是是新技术。
内务府就有专门造这个的作坊。
只不过,贺重安在烟花火药中增加了很多金属粉末,让烟火炸出来,更加绚丽多彩而已。
这一点,很多人都感觉到了。
过年如绚丽的烟火,转瞬即逝。
嘉成四十七年接踵而来。
同样接踵而来的是一份份从江南来的报告。
郑邦基按照贺重安所言,将自己在江南收集的情报全部送到京城。
贺重安一连几日,在家中哪里也不去,就梳理资料。选择破局之地。
“江南富庶,名不虚传。”
贺重安江南实行精耕细作,亩产要比北方高很多,有些地方甚至高出一倍。但比产粮食更高的,就是各种经济作物。比如桑麻。
种桑树之利,十倍于种田。
一亩桑田,胜过十亩稻田。
这就是丝绸产业链的威力。
而具体富豪上,已经形成一套标准,家产百万两,称之为象,家产五十万两左右,称之为黄牛,家产十万两左右,就是金狗了。
而大象这个级别,每一个府能数上来,少则四五个,多则十几个。
要知道,很多人讲究财不露白。
藏起来的财物,不敢说是台面上的几倍,最少一比一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所以收割江南,这个计划太对。
除却江南,哪里有这么多大象可以被收购?
而贺重安确定的主战场,不是别的就是丝绸。
瓷器不是不好。
而是瓷器技术太普遍了,诚然,景德镇瓷器天下一绝,但天下其他地方就不会烧瓷器了?
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