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风景未曾谙(2 / 2)
“陛下英明。”
贺重安由衷的说。
皇帝这一手虚空造牌,实在厉害。
毕竟十几年没有查田赋,很多陈年旧账,不好轻算了。即便要查,第一次大多数拖欠田赋都是要豁免的。毕竟很多百姓是真交不起税?
你能怎么办?
这张一牌,用处不大。
所以给贺重安,用来榨西洋贸易上的油水。
皇帝这个举措,将贺重安下江南的难度一下子降低了很多。
“去找越王,越王会派几个人跟你下江南,侍从司也会派人跟着。你好办事便是了。”皇帝将小十七递给了一边的贵妃。站到了贺重安面前,说道:“不过,朕给了你这么多支持。你能给朕什么?”
贺重安知道,在这一件事情上,贺重安不具备不可替代性。
贺重安之前不给皇帝说,其实也有这样的心思。
贺重安最大的优点,拥有后世思维,能想人所不能想,做别人不能做。在别人觉得,稀松平常的事情上,挖出不一样的点。
但贺重安对江南的布局已经展开了。
具体执行思路也有。
贺重安思路已经形成一套完整可执行的方案了。
皇帝又在这上面加注,让这一件事情的难度下降了。
也就说,这一件事情别人也可以做了。
贺重安固然是一个成熟的政客,或者说政治家。
但这种政坛老手,不管古今都是不缺的,不说别人,将事情给越王说明白,让越王走一趟,这一事情未必不成。
这就是贺重安一开始寄希望于郑家的原因。想让郑家办好。
郑邦基是贺重安的下属。
郑邦基办成,就是贺重安办成,没有区别。
但皇帝调别人来办这一件事情。贺重安将来或许会变成皇帝身边出主意的人。
说好听的,叫国师,参与规划一国之发展。
说不好听的,就是高级参谋。
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贺重安必须开出让皇帝满意答复:
“臣此去江南。一定带回来一千万两的现银,等价的东西。”
“一千万两?”贵妃大吃一惊。
“君前无戏言!”皇帝也微微吃惊。
在皇帝看来,能额外搞到几百万两,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贺重安居然一开口说一千万两?
“臣所言句句为实。”
贺重安说这句话,是冒了一点风险的。
其实贺重安之前,也就想搞上来几百万两,让内务府有本钱,并打通西洋贸易的销路,算是一个细水长流的生意。
没有想过,一开始就搞那么多。
毕竟这是从都不好。
贺重安是留有余地的。
但现在不行了。
皇帝加注这么多,贺重安如果不给一个满意的交代?是不好过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