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釜底抽薪(2 / 2)
原本生产端,还有通过层层剥削,才能联系到海商。
而今一步到位。
“他这是做什么?”陶牧眼神迷茫,他完全想不明白贺重安这么做的目的。
陶牧很清楚贺重安要做什么。
就是为了弥补内务府的窟窿,来捞钱的。
贺重安这做,简直是大公无私,内务府也就赚了一个卖货的钱。
而且海商能搞直接与生产端接触,内务府的货也都卖不出价格了。
这岂不是吃力不讨好?
为什么这么做?
又是为了谁?
郑邦基看着郑九娘,心中暗道:“这个妹妹嫁的真值。”
因为贺重安这个政策,最利好海商。而海商中最大,自然是郑家。
在郑邦基看来,这不就是贺重安重视与郑家的关系。
为什么重视?
自然是这个妹妹。
心中暗道:“贺兄对郑家如何厚待,今后决计不能辜负贺家。”
却不知道,在贺重安看来,利好郑家,其实是贺重安顺带的。如果郑家愿意这样想。
贺重安也不会反对。
贺重安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以陆家为首的中间商,化解现在的危机。
贺重安通过这个场合,向苏州百姓释放了这么大的利好。苏州百姓决计不会再追随以陆家为首的本地大族。
这就避免了局势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这是釜底抽薪之策。
诚然,贺重安做好最坏的准备。但他本身是不希望走到动刀兵的那一步的。
至于顺带着,为将来布局。
这个市场,仅仅是丝绸市场吗?
将来能不能扩充一些别的商品类目。
每一次在市场内部交易,只有稍稍抽成,哪怕是千分之一。只要保证所有丝绸都从这里出海。所有瓷器都从这里出海。就会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
这相当于对丝绸,等出海货物,单纯征了一次税。
而且这市场还可以增加贺重安很多其他想法。
比如说引入分级定价。
制定丝绸品质,规格。按照品质规格制定不同的价格。
在确定品质规格之后,买卖双方交易之后,就方便太多了。甚至可以先将货物存在仓库中。直接拿票据。交易。
而票据领出来的,未必是刚刚存进去的。
在此基础上,还能引入期货等玩法。
上面每一个操作,都是方便商品流通。但每一个操作,本身就代表着钱。
这个市场在内务府手中,本身就是一个下金蛋的母鸡。
假以时日,必定能搞成为内务府的重要财政支柱之一。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宗商品交易体系,将会极大利好贺重安想要发展工业的想法。
只是这些想法,别人绝对想不到。
面对震惊无比的所有人。
贺重安再次问道:“陶大人,刘大人,你们觉得我的办法怎么样?”
“倒是说句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