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5章 凿山通水,飞槽渡水(2 / 2)
“这是何意?”
唐清晏愣住了。
听懂了字面意思,却不知这些办法如何解决灌溉难题。
曹德缓缓解释道:“晚辈觉得可以在山壁上凿一条隧道,把冰雪融水引到山的另一侧,然后顺着山势用木材和石材搭建悬空水槽,也就是飞槽,让水顺着飞槽流下来,这样就能解决土高水低的问题,把水直接送到田间地头。”
唐清晏眉头一皱道:“凿山……搭建飞槽,工程量可不小啊,而且风险大,万一隧道凿不通,或者飞糟蹋了怎么办?”
“晚辈提前勘察过地形,山体开凿不算困难。”
曹德如数家珍介绍着山体坚固程度,可以进行人工开凿。
而且隧道不用太宽,能容水流通过就行。
开凿的时候采取分阶段进行法。
先挖小段,加固好以后再往下挖。
至于飞槽,采用粗壮的圆木做支架,上面铺设石板,再用石灰勾缝。
保证稳固的前提下,还能缩减工期。
就算下雨下雪,也不用担心垮塌。
“届时,在隧道出口处建一个蓄水池,把春夏两季多余的雪水存起来,到了秋冬缺水的时候再用,这样一年四季都能保证灌溉,只要这个工程完成,万亩荒芜的良田都能用上水。”
“青石村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有余粮接济周边的村子,整个白河县再无荒废的农田,甚至还能大量开荒,将庆阳原重新变成北地江南,鱼米之乡。”
“北地江南!”
唐清晏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眼神里满是惊讶。
“你可知这种事情以前从未有人敢尝试,稍有不慎就是一场大祸?”
唐清晏反问道。
“晚辈知道风险,可是为了当地百姓,晚辈愿意冒险一试。”
曹德正色道。
唐清晏目光审视着一脸自信的曹德,仿佛第一次认识这小子。
觉得曹德有勇无谋,需要自己敲打点拨。
没想到能想出这样宏大且可行的计划。
“你仔细说说具体内容。”
紧接着,唐清晏问出了一系列专业问题。
“隧道大概凿穿三里地,穿过南山把水引到白河县。”
曹德如数家珍的提及飞槽从隧道出口开始,然后顺着山坡往下搭。
最高处大概两丈,最低处和地面平齐。
这样一来。
水流能自然往下流,不用额外费力。
“完成之前,每隔一段建一个闸口,百姓们可以根据田地的需要放水。”
耳听曹德面面俱到的介绍,唐清晏眼里的惊讶越来越浓。
到了最后,目光中甚至带上了几分震撼。
在朝为官之时,唐清晏见过不少水利工程,却从未见过如此巧妙的设计。
既解决了土高水低的难题。
又考虑到了后续的使用和维护。
简直是神来之笔。
原本的敲打之意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个年轻人的无限期许。
曾在工部任职数年,唐清晏对水利工程的成本,规模,难度再清楚不过。
计划虽妙。
可实际落地也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