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吴三桂的摇摆,山海关的变数(2 / 2)
他明白了。崇祯这是怕了。他怕林渊功高震主,所以要在圣旨里,刻意地淡化林渊的功劳,强调君权神授。这种帝王心术,吴三桂见得多了。
可笑,可悲。
都这种时候了,不想着如何奖励功臣,凝聚人心,反而还在玩弄这些虚无缥缈的权术。
“……兹为表彰,特赐平西伯吴三桂,黄金百两,御酒十坛,锦缎二十匹。望尔好生镇守,为国尽忠,莫负朕望。钦此。”
圣旨念完,堂上一片死寂。
杨坤等将领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黄金百两?
他们关宁铁骑数万弟兄,一个月的粮饷都不止这个数!朝廷已经拖欠了他们三个月的军饷,如今京城解围,就拿这点东西来打发?这简直不是赏赐,是侮辱!
吴三桂的脸上,却没什么表情。他平静地叩首:“臣,吴三桂,谢主隆恩。”
他站起身,从陈公公手里接过那卷圣旨,随手递给了身后的杨坤。
陈公公脸上堆着笑,又从身后的小火者手里,接过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几锭黄澄澄的金子。“伯爷,这是皇爷的一点心意。另外,兵部的林尚书,也托咱家给您带了句话。”
“哦?”吴三桂终于来了点兴趣,“林尚书说什么?”
陈公公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林尚书说,他知道关宁军的难处。朝廷眼下确实困难,但请伯爷放心,他已在设法筹措粮饷。不日,便会有一批军资送抵山海关。他还说,请伯爷务必以大局为重,同舟共济,共御外侮。”
这话听起来,倒比那百两黄金要顺耳得多。
吴三桂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对杨坤使了个眼色。
杨坤会意,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不动声色地塞进了陈公公的袖子里。
“公公一路辛苦,这点银子,拿去喝茶。”
陈公公捏了捏那厚度,脸上的笑容顿时真诚了许多:“伯爷太客气了。那,没什么事,咱家就先告退了?”
“不急。”吴三桂忽然开口,他走到那托盘前,拿起一锭金子,在手里掂了掂,然后转身,走向门口一个站岗的亲兵。
那亲兵见主帅走来,吓得挺直了身子。
吴三桂笑了笑,将那锭足有十两重的金子,塞进了他怀里。“拿去,给你老娘买件厚衣服,再给你媳妇扯几尺花布。”
亲兵当场就懵了,捧着金子,手足无措:“伯……伯爷,这,这使不得!”
“拿着!”吴三桂的语气不容置疑,“这是皇上赏的。皇上心里,还记着你们这些为大明流血的兵。”
说完,他转过身,看着目瞪口呆的陈公公,脸上的笑容意味深长:“公公,你瞧,皇上的恩典,就是这么实在。本伯替这位兄弟,谢主隆恩了。”
陈公公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哪里还不明白,吴三桂这是在当着他的面,打皇帝的脸,打朝廷的脸!
他不敢再多留片刻,匆匆行了个礼,便带着人灰溜溜地退了出去。
待他们走后,杨坤终于忍不住了,愤愤地说道:“伯爷!朝廷欺人太甚!这是把我们当要饭的打发了!”
“就是!咱们在这拼死拼活,他们倒好!”
“我看这大明,是真没指望了!”
将领们群情激奋。
吴三桂却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安静。他踱步回到主位上,重新坐下,端起那杯已经凉了的茶,一饮而尽。
“都看明白了?”他的声音很冷。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他指的是什么。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吴三桂将茶杯重重地顿在桌上,“崇祯用一百两金子来恶心我,告诉我君臣有别,别妄想太多。那个林渊,再用几句空口白话来安抚我,画一张大饼,让我继续卖命。好算计,真是好算计啊。”
他站起身,走到堂中的巨幅地图前。
地图上,山海关像一个楔子,死死地钉在辽西走廊的咽喉。北面,是满清的疆域。南面,是风雨飘摇的大明。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
从盛京,到宁远,再到山海关。
然后,他的手指停住了,重重地按在了“北京”两个字上。
他什么都没说,但整个大堂里的空气,仿佛都在这一刻凝固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他们主帅的背影。
那背影,在昏暗的光线里,显得格外高大,也格外……危险。
良久,吴三桂收回手,转过身,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
“传令,今晚犒赏三军。”他淡淡地说道,“把那十坛御酒,都分下去,让兄弟们也尝尝,京城里的酒,是个什么滋味。”
“是!”
将领们领命退下,心中却愈发不安。
吴三桂独自一人,依旧站在地图前。他看着地图,眼神闪烁,像是在权衡着什么。
他知道,自己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向左,是继续为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殉葬,或许能博得一个忠臣的虚名,但更大的可能是和这个王朝一起,被碾得粉碎。
向右,是投向关外那头日益强壮的猛虎,或许能换来一时的荣华富贵,但与虎谋皮,下场难料,还会背上万世的骂名。
还有一条路,就是向前。
靠自己,在这乱世之中,杀出一条血路。
可这条路,也最是艰难。
就在他心烦意乱之际,一名心腹亲兵从侧门悄然闪入,快步走到他身边,递上了一支小小的蜡丸。
“伯爷,北边来的。”
吴三-桂的瞳孔,猛地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