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逆行性遗忘和指尖的星光(1 / 2)
顾锦城那一声模糊却清晰的“墨涵”,如同投入宋墨涵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尚未平复,更汹涌的浪潮已扑面而来。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他的生命体征在林皓轩团队精密监控和药物调控下,奇迹般地趋于稳定。体温降回安全区间,脑电图屏幕上那些代表异常放电的癫狂曲线,也被特制的滤波程序逐渐“驯服”,振幅和频率显着降低。他甚至不再需要大剂量的镇静药物,开始从深不见底的昏迷中浮起,转入一种昏沉、但偶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嗜睡状态。
生理指标的改善是胜利的曙光,但这曙光却照亮了一个令人心悸的断崖。
当顾锦城第一次真正凭借自身意志,艰难地掀开沉重的眼皮时,宋墨涵正俯身记录数据。她立刻对上了他的视线——那双曾经锐利如鹰隼、能洞察最细微战术细节的眸子,此刻却像是被浓雾笼罩,空洞、迷茫,失焦地悬停在隔离舱顶部的冷白光晕中。
“顾队长?能听到我说话吗?”宋墨涵压下心头骤然的紧缩,声音放得极轻,带着职业性的稳定,仔细观察他瞳孔的对光反应,以及面部任何细微的肌肉抽动。
顾锦城的眼球缓缓转动,视线仿佛穿透了一层无形的障碍,艰难地凝聚在她戴着口罩和防护面罩的脸上。他的眉头因用力而紧紧蹙起,干裂的嘴唇翕动了几下,喉咙里挤出沙哑破碎的音节:“水……”
一旁的唐雨柔立刻用无菌棉签蘸取温水,小心翼翼地湿润他焦渴的唇瓣。宋墨涵则继续引导,试图穿透那层认知的迷雾:“顾锦城,你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吗?我是宋墨涵,你的主治医生。”
“宋……医生……”他重复着这个称呼,眼神里的迷茫并未驱散,反而因这徒劳的回忆努力而更显深重。他试图移动头部,想更清楚地看清周围,这个动作立刻牵动了胸腹部的伤口,让他发出一声压抑的闷哼,额角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然而,身体的剧痛似乎被某种更大的困惑覆盖了,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宋墨涵,扫过她身后充满冰冷仪器和透明隔离帘的环境,最终,用一种带着明显不确定、甚至有些虚弱的语气,问出了那个让宋墨涵心脏骤然沉入冰窖的问题:
“我……这是……在哪里?任务……结束了吗?”
宋墨涵的心跳漏了一拍。她迅速进行了一系列简短的定向力测试。
“顾队长,你还记得之前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吗?‘黑雨’行动?”
顾锦城眼神放空,努力回溯,眉宇间浮现出挣扎和痛苦,仿佛在搅动一片混沌的泥潭:“任务……记不清……很多火光……爆炸碎片……声音很吵……”他断断续续地描述着感官碎片,却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记忆画面。
“你知道现在的年份和月份吗?”
他沉默,眼神更加空洞,对时间坐标毫无概念。
“你认识秦风吗?你的副队长,经常和你一起出任务的那个。”
“……秦风?”他重复这个名字,眼神里闪过一丝极其微弱、几乎难以捕捉的熟悉感,如同风中残烛,但很快就被更大的茫然彻底淹没,“名字……有点熟……想不起……”
逆行性遗忘。
这个诊断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入了宋墨涵的思维核心。这是严重脑创伤,特别是颞叶和海马体受创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会失去受伤前一段时间,甚至可能追溯到更久远的记忆。顾锦城保留了语言能力、基本常识,可能还保有大部分通过长期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和作战本能(这需要后续严格评估),但他忘记了“黑雨”行动的具体细节,忘记了近期的时空坐标,甚至可能忘记了与他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战友——除了……他刚才在无意识状态中,精准地叫出了她的名字。
这唯一的例外,像迷途中的唯一灯塔,微弱,却固执地亮着。
宋墨涵强迫自己呼吸平稳,快速在电子病历上记录下他此刻混乱的认知状态。唐雨柔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眼神中充满了担忧,轻轻对宋墨涵摇了摇头。
“这是创伤后的暂时性记忆缺失,脑部水肿压迫或轻微出血影响了记忆功能区,这在严重脑外伤后很常见,”宋墨涵用尽可能平稳、不带任何压力的语调向他解释,这既是标准的医疗告知,也是对眼前这个迷茫灵魂的安慰,同时,或许也是在稳定她自己有些紊乱的心绪,“你不要刻意去回想,避免增加大脑负担。随着脑部水肿消退和神经功能自我修复,记忆有很大概率会逐渐恢复,甚至完全找回。”她注意到,当她说“不要有压力”时,顾锦城一直紧蹙的眉头似乎几不可察地松弛了一毫米。
就在这时,隔离舱的门被有节奏地轻轻敲响。在获得宋墨涵允许后,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来人同样穿着基地的深色作训服,肩章上的校官标识显示其级别不低,气质沉稳干练,眉眼间带着经年累月指挥若定留下的坚毅纹路,年纪看起来比顾锦城稍长几岁。他是基地特种作战参谋,周霆钧,不仅是顾锦城在军校时期的同窗好友,更是多年并肩、私交甚笃的战友。
“周参谋。”宋墨涵和唐雨柔点头致意。
周霆钧的目光第一时间越过医护人员,牢牢锁在病床上的顾锦城身上。看到好友终于醒来,他眼中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如释重负的亮光,但几乎是同时,他敏锐如猎犬般的直觉,立刻捕捉到了顾锦城眼神中的那片空白和陌生。那不是在战场上常见的因伤痛而产生的短暂恍惚,而是更深层的、对熟悉事物的隔绝。
“锦城?”周霆钧走上前,声音不高,带着试探,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