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2 / 2)
【
经过诸葛亮一番剖析,刘备立即洞悉自身处境,当机立断接受与曹操结盟的提议。
当前形势已不容选择——若不依附曹氏势力,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若拒绝曹操的条件,刘峰大军压境之时,便是他末日来临之际。
军师所言极是,我已应允曹操所有条款。
主公能审时度势,方显英雄本色。
这些年折腰之事还少么?此次事关存亡,若不暂忍一时,只怕再无翻身之机。
请主公放心,亮必助您在曹营暗中积蓄力量。
有军师相助我自安心。若非军师周旋,刘峰早已将我剿灭。
既如此,当择日面见曹操。
这些新克城池又当如何处置?
此间与曹军驻地相邻,每城留一守将统兵驻防即可。刘峰若来犯,纵使倾巢而出亦难抵挡。望主公莫计较眼前得失——今日暂弃,来日必当尽数收复。
只可惜这些浴血所得疆土,未及治理便要舍弃。但愿百姓体谅我不得已之苦衷!
刘备素以这般伪善收揽民心,然能凭此厚颜成就事业,倒也叫人叹服。
翌日,刘备携诸葛亮急赴曹营。面对刘峰随时可能发动的灭顶之灾,唯有托庇于曹操麾下,方能暂保性命无虞。
此刻刘备别无选择,唯有投奔曹操方能保全性命。每拖延一日,便多一分凶险。
刘备内心充满恐惧,他尚未实现抱负,绝不甘心就此败亡于刘峰之手。性命攸关之际,往日心心念念的城池疆土,如今皆可抛弃;所谓天下苍生,此刻也全然顾不得了。
人性便是如此——当陷入绝境之时,那一点微弱的火光就能成为全部希望。就像溺水之人,哪怕抓住的是锋利的刀刃,也绝不会松手。此刻的刘备正是如此,面对刘峰的步步紧逼,曹操提出的条件再苛刻,也好过命丧黄泉。
主公,许昌路途遥远,今日已行军多时,是否扎营休整?纵使将士们撑得住,战马也需喘息。诸葛亮劝谏道。
刘备恨不能插翅飞抵许昌,但看到身后人困马乏的景象,他猛然意识到:若激起**,后果更不堪设想。
就依军师之言,全军就地扎营。刘备最终妥协道。
经过一夜休整,刘备率部继续疾行,不久便抵达许昌。望着巍峨城郭,他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
此刻虽不再担惊受怕,新的忧虑却涌上心头——曹操会否真心接纳自己?虽有过往来,但这份心思曹操未必领会。若他心存芥蒂,处处刁难,又当如何应对?
刘备素以隐忍着称,若非如此,岂能活至今日,更遑论与曹操结盟。可一旦踏入许昌,便再无退路。世人对他褒贬不一,或赞其仁义,或讥其虚伪。但今日之后,他便与曹操绑在一处,再难撇清。
眼下保命最要紧,身后毁誉且由他人评说。既至许昌,纵是龙潭虎穴也要闯一闯。自决意投靠那刻起,便注定无法回头。
而今唯有静心辅佐曹操,暂敛锋芒,徐徐图之。刘备带着诸葛亮与魏延迈进城门,眼前景象令他震撼——高墙巍峨,气势恢宏,从未见过如此雄城。
曹操雄踞四州,实力冠绝天下,果真名不虚传。望着这一切,刘备心底升起难以抑制的渴望:若这锦绣山河皆属自己,该有多好。
**
他多么希望此刻坐在曹操的位置上,那样一切又将不同。这样的念头让刘备重新燃起希望,再次陷入幻想。
刘备总是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凡见到心仪之物,便渴望据为己有,然而现实往往与之相悖。
他的为人和行事方式使他与这些追求渐行渐远,即便耗尽一生心力,也未必能及曹操的成就。
他与曹操截然不同。曹操行事果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即便背负骂名也无所畏惧。他深知自己是谁,从不在意世人评价——被骂是曹操,不被骂仍是曹操。
正因如此,曹操无所顾忌,只求结果。就像刘备现在所见的一切,都是曹操凭实力所得。他明白,那些非议不过是无能者的嫉妒,只敢在背后发泄不满。
因此曹操始终清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全力以赴。这也是刘峰不愿轻易对曹操出手的原因——他并不厌恶曹操,反而对其能力心怀敬意。
曹操的才华举世公认,尽管手段有时狡诈,但战场之上胜者为王。正如古语所言,成王败寇,道理便是如此。
像刘峰这般名利双收者实属罕见。而刘备过分在意世人眼光,导致事事皆不如意,最终落得如此境地。
他羡慕曹操的实力,渴望拥有刘峰般的声望,却缺乏相应的能力与胸襟。他未曾真心为百姓付出,如今的结局不过是自作自受。
若非贪得无厌,也不至于沦落至此。这一切,终究要归咎于他自己的野心。
许昌城的景象令刘备目不暇接,曹操展现出的雄厚实力让他深受震动。
这座城池散发出的威严气势,几乎令刘备窒息。他暗自憧憬着有朝一日也能拥有这般成就。
目睹曹操享有的一切,刘备心中涌起强烈的嫉妒。他不认为曹操配得上如此宏伟的基业,这些本该属于自己——毕竟他才是真正的汉室后裔,而曹操不过是个僭越之臣。
然而现实却是,他不得不投靠曹操以求生存。想到此处,刘备的心直往下沉。
这与他毕生的抱负完全相悖。他感到自己的理想正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甚至恐惧会被刘峰或曹操彻底消灭。自踏入许昌城那刻起,他就在心中立誓:
必须深藏野心,假意效忠曹操。唯有如此才能保全性命,等待东山再起之日。
此刻的刘备只能隐忍。他相信,只要恪守二字,就还有翻盘的希望。
当刘备带着诸葛亮、魏延步入曹操的宫殿时,再次被眼前的景象震撼——这座漆黑肃穆的宫室,其宏伟程度竟堪比天子行宫。
刘备率诸葛亮、魏延及十万将士,特来归顺丞相。三人恭敬地跪伏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