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暗流计价·目标清单一(2 / 2)
这不像是在分析市场,更像是在……给潜在的猎物估价。
“还有,”韩笑补充了自己观察到的细节,
“那个穿长袍捻佛珠的老头,在宋泊然提到‘大华’和‘振华’时,眼皮抬了一下,眼神很冷。
那个王买办,一提到‘永固厂失火’,就下意识地看了宋泊然一眼,带着点谄媚。这些微表情,不寻常。”
两人将所有这些信息——企业名称、困境描述、在场人员的反应——
逐一记录下来,整理成一份清晰的清单和关系图。
这份由沙龙闲谈中提炼出的“问题企业”名单,仿佛一张若隐若现的狩猎地图。
凌晨四点,这份带着沙龙余温的加密情报,
通过绝对安全的死信箱渠道,被送到了法租界那间隐秘的安全屋内。
冷秋月几乎是在收到情报的瞬间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煤油灯下,她苍白而专注的脸庞映着微弱的光。
她将韩笑林一送来的名单铺在桌上,然后转身走向那个几乎占据了一面墙的、
她凭借记忆和韩笑不断补充的资料构建起的“信息墙”。
墙上贴满了上海地图、剪报、公司结构图、数据表格。
她像一位面对复杂棋局的棋手,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全局。
她首先核对这些企业的基本信息。大华、振华、永固……都是有着二三十年历史、
在各自领域曾颇有声望的民族品牌,并非默默无闻的小厂。
接着,她开始进行交叉验证,这是记者最擅长的本领:
1.金融线索:她翻出近期《银行周报》、《申报》经济版的报道,查找这些企业的信贷信息。
果然发现端倪:大华纺织厂的主要贷款银行“汇华银行”在上月突然宣布收紧对纺织业的信贷;
振华机器厂则被一家外资背景的“远东信托”起诉,要求提前收回一笔巨额贷款;
永固搪瓷厂的抵押资产被银行重新评估,价值大幅缩水。
这些“巧合”的金融动作,时间点非常集中,
且都发生在这些企业看似遇到经营困难的前后。
2.供应链线索:她查阅进出口数据和行业简报。
发现大华厂的主要羊毛供应商——一家澳籍洋行,
近期“因船期问题”暂停了对大华的供货,
却同时加大了对另一家日资纺织厂的供应。
振华厂涉及的“专利官司”,原告方是一家注册在瑞士、背景模糊的“专利管理公司”。
3.舆论线索:她梳理了近几个月的报纸。
发现关于这些企业的负面报道突然增多,且角度相似:
管理混乱、技术落后、火灾事故(永固厂那场火被描述为“严重管理疏忽”)、
甚至带有暗示性的工潮新闻(称大华厂“拖欠工资,工人不稳”)。
这些报道往往出现在几家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上,时间点与它们的“困境”爆发高度吻合。
4.宏观数据:她注意到,同期上海的整体工业数据并未出现如此剧烈的下滑,
汇率波动也对所有企业影响均等,并未单独针对这些行业。
相反,一些与这些“问题企业”产品类似的日资或外资品牌,却同期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