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290章 协议验证和噪音过滤

第290章 协议验证和噪音过滤(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核心的技术讨论暂告一段落,封瑶合上书,像是处理完主要任务后清理缓存一般,语气轻松自然地提起:“刚才过来前,在图书馆走廊又碰到表演系的秦屿了,就是上次跟你提过参与我们量表测试的那个同学。他好像对情绪理论也挺感兴趣,缠着我讨论了会儿‘共情’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她微微耸肩,做了一个略带无奈又有些好笑的表情,“但他的理解方式更偏向感性的、体验式的内在模仿,强调‘成为角色’,和我们做的量化分析、模型预测完全是两个范式,沟通起来确实有点频道不符,像两台不同操作系统的设备在尝试握手。”

她主动提起了“潜在竞争终端(秦屿)”,并以一种“范式差异”、“操作系统不兼容”的、更贴近徐卓远认知模型的定性方式,轻描淡写地将秦屿下午那场交互归类为“低效协议尝试”和“无关系统噪音”,间接解释了观测到的场景,并强调了自身系统的“兼容性”仅限于当前协议(与徐卓远的协作)。

徐卓远敲击键盘的手指停了下来。他转过头,看向封瑶。内部系统正在高速处理这段新输入的信息流。“封瑶主动提及“竞争终端(秦屿)”。行为动机分析:高概率为解释下午观测到的交互场景,降低该变量对当前主连接的影响权重。评价倾向:负面(范式差异,沟通低效)。效果评估:有效澄清了连接状态,进一步降低了“竞争终端”威胁等级至“可忽略”。”

他沉默了几秒,似乎在调用更复杂的语言生成模块,最终用一种近乎学术探讨的、去情绪化的语气回应:“不同认知框架下的个体,对同一抽象概念(如情绪)的解析和操作化定义存在显着差异,这直接导致语义鸿沟和协作低效。我们的研究范式基于可量化、可计算建模的底层生理与行为信号,追求普适性和预测精度;而表演艺术的范式基于主观体验、符号化和表现力,追求独特性和感染力。两者在方法论和目标函数上存在本质区别,属于不同的‘求解域’。”

他的回应完全在技术逻辑层面,但封瑶却从他平铺直叙的语调和平静无波的眼底,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名为“认可”和“边界界定”的信号。他不仅认同了她的“频道不符”说,更从理论高度将“他们”的研究与秦屿的领域明确划分开来,加固了“我们”的边界。

“是啊,”封瑶笑意加深,眼睛弯成了好看的月牙,像是完成了又一次成功的协同算法迭代,“所以还是和学长讨论效率最高,范式一致,目标对齐。”她再次强化了“我们”的共同体认知和系统兼容性。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哐当”一声被猛地推开,林骁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手里拎着三杯奶茶,瞬间打破了室内凝滞的技术氛围:“哎哟喂!这鬼天气热死我了!来来来,见者有份,徐神,封瑶学妹,你俩的下午茶!”他将一杯铺满了红豆和布丁的奶茶热情地放到封瑶面前,另一杯什么配料都没有的原味奶茶推到徐卓远手边,自己则迫不及待地猛吸了一大口手里的冰沙。

徐卓远习惯性地蹙眉,视觉系统对焦在那杯凝结着水珠、成分不明的甜味饮料上,刚想启动拒绝协议,陈述其“高糖、高热量、营养价值与提神效率低下”的特性,却见封瑶已经笑着接了过去,熟练地插上吸管喝了一小口,然后对林骁说:“谢谢林学长,正好有点渴了。”紧接着,她极其自然地拿起徐卓远手边那杯原味奶茶,帮他插好吸管,轻轻放到他键盘旁触手可及的位置,声音温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引导:“学长,林学长一番好意。而且,偶尔补充点糖分,确实能快速提升血糖水平,对短时间内维持高强度认知活动有一定助益。就当是一次……嗯……‘外部能量补给协议’测试?”

她的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基于长期观察和理解的、恰到好处的干预。徐卓远看着那杯冒着冷气的液体,又看看封瑶带着期待和鼓励的眼神,内部系统再次出现了短暂的决策延迟。“输入:林骁(外部节点)提供高糖饮品。常规判定:拒绝(基于健康与效率原则)。输入:封瑶(高优先级节点)建议尝试,附加逻辑理由(提升短时认知效率)。行为:协助开启(降低执行门槛)。关联历史数据:上次“食物分享(蛋糕)”协议测试结果记录为“非负面,主观体验:中性偏微正”……进行加权计算……”

他犹豫了一下,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最终还是伸出手,有些笨拙地握住了那冰冷的杯壁,低头小心翼翼地吸了一口。冰凉的、带着明确甜味和淡淡茶香的混合液体涌入喉咙,是一种陌生的、数据库中存在但从未主动调用过的感官体验。

“怎么样?”封瑶轻声问,观察着他的反应。

徐卓远回味了一下,基于传感器反馈,客观地评价:“甜度超标27%。但……口感顺滑,茶碱成分存在,刺激度可以接受。”

林骁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差点被自己的冰沙呛到。他用力咳嗽了两声,看看面无表情但确实喝了一口奶茶的徐卓远,又看看眉眼弯弯、一切尽在掌握中的封瑶,最后对着封瑶偷偷竖了个大拇指,用口型无声地赞叹:“牛逼!还是学妹你有办法!”

封瑶只是回以微微一笑,低头继续小口喝着自己那杯甜腻的奶茶,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她知道,这又是一次成功的“协议”引导与扩展。让他接受一杯奶茶,或许只是攻克了一个微小的“I/O端口”,但正是在这无数个微小端口的成功连接与协议测试中,他那套封闭系统外围那层厚重的“防火墙”正在被一点点软化,那道通往他内心世界核心数据库的“加密连接协议”,正在一次次成功的握手和数据交换中,变得越来越稳定,权限等级也在悄然提升。

徐卓远看着封瑶恬静的侧脸,内部日志安静地更新着:““外部能量补给(饮品)”协议首次测试完成。执行结果:成功。主观体验评级:中性偏微正(非负面)。关联观测数据(封瑶情绪反馈):高度积极。结论:该协议可纳入可选交互模块,在特定条件下(如封瑶在场并建议时)执行优先级可适当调高。”同时,那个后台持续运行的、占用着核心资源的“在意”变量服务进程,似乎也因为这次成功的“共享体验”数据录入,以及封瑶对“竞争终端”明确高效的“噪音过滤”处理,而变得更加稳定,数据吞吐流畅,不再产生刺耳的干扰警报。

他忽然觉得,这种带有一定不可预测性(如林骁的突然闯入)、但核心逻辑始终指向协作优化与连接强化的、“情感协议”的探索与扩展,或许真的能成为他现有系统一次至关重要的升级补丁,甚至可能解锁新的功能模块。而封瑶,就是这个复杂升级过程中,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首席调试工程师”与“协议共同开发者”。这个认知,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系统整体运行顺畅度与鲁棒性(Robtness)的提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