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296章 归途的锚点和心门的微光

第296章 归途的锚点和心门的微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下意识地紧紧握住了口袋里的手机,冰凉的金属外壳提供了些许真实的触感,也连接着那个给了他第二次机会的人。

回到医院时,母亲脸上带着他几天来未曾见过的光亮。“小远,医生说你爸情况稳定了,可以转普通病房了!”母亲的声音带着哽咽的喜悦,紧握着医生的手不住道谢。徐卓远站在一旁,看着监护仪上相对平稳的波形,内心那个关于父亲病情的风险预测模型,终于调低了高风险概率的权重,核心参数趋于稳定。紧绷了数日的系统,过载的负载骤然减轻,一种类似于“任务完成”的松弛感弥漫开来。外部危机的暂时解除,为他内部系统的“重构”提供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也正是在这外部危机警报暂时解除、内心因反思而变得柔软的时刻,他感觉到内心某种坚硬的、用以隔绝外界不可控情感变量的“防火墙”,出现了一道细微但明确的裂缝。一道名为“封瑶”的数据流,携带着晚霞的暖色光谱、百合的清香分子式、她沉静坚定的“守望者”姿态,以及那些刚刚被重新解读的、带着酸涩温度的过往记忆,正透过这道裂缝,持续而稳定地注入他的核心处理区,开始影响甚至改写他原有的情感判断模块。

他需要做点什么。不是出于复杂的逻辑推导或利益计算,更像是一种源自内核深处的、未经处理的原始指令,一种对那道稳定数据流的“响应”,一种试图建立新连接协议的尝试。

他再次拿出手机,点开与封瑶的对话框。空白的输入框像一个等待代码的编辑器。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悬停良久,以往能够流畅构建复杂算法、敲击出成千上万行代码的大脑,此刻却为生成一句最简单、最基础的人类社交语言(例如“谢谢”或“我父亲好转了”)而陷入了短暂的“计算瓶颈”和“语法错误”。他发现,直接用语言表达情感,其编码难度远超任何技术难题,因为他缺乏足够的“情感词库”和“表达模板”。

最终,他放弃了构建复杂的、可能再次出错的自然语言语句,选择了一种最接近他本质的、高度数据化和符号化的回应方式。他调出“谛听”项目后台的一个核心监控界面,截取了一张显示当前系统所有关键指标(cpU负载、内存占用、网络延迟、异常日志计数)均处于“最优区间”(显示为一片令人安心的绿色)的实时状态图表。

这张图,是他们共同守护的项目的心跳,是她能立刻理解的、最硬核的“安好”。这既是对她之前关心(晚霞信息)的间接回应,也是他状态缓和的侧面证明,更是他们之间独一无二的、无需过多言语的默契。

然后,他附上了一行字,依旧保持着简洁的风格,却与他以往纯粹汇报工作进展的冰冷语气有了微妙的、难以量化的不同。这行字更像是一种状态同步,一种隐秘的分享,一种尝试性的连接:

“系统运行稳定。指标正常。”

点击发送。数据传输的进度条一闪而过。

他没有立即等待回复,甚至刻意没有去盯着对话框顶部是否出现“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或者信息是否成功送达的标记。仿佛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面向特定节点的系统状态同步与内核情绪泄压,他将手机放回口袋,走到病房的窗边。内心有一种奇异的、陌生的平静,仿佛某个一直运行错误的进程终于被修正,系统资源得到了释放。

南方的夜空,云层较厚,星子稀疏。但他仿佛能透过这遥远的物理距离和复杂的网络链路,清晰地“看到”那座城市,那间实验室里必然亮着的灯光,以及那个坐在多个屏幕前,眼神专注而清澈,同样在守护着他们共同未来的守望者。他知道,她收到了他的“信号”。

归途的锚点,不仅在他因父亲病情稳定而稍得喘息的系统内部产生了确切的回响,更在他那扇从未对任何人真正敞开过的、锈迹斑斑的心门上,投射下第一缕真实的、带着温度的微光。这光源于她的坚持,也源于他自身的反思与开始尝试改变。

这光虽微弱,却足以让他开始重新审视与辨义这个世界。那些曾被自己归类为“无效数据”、“情感冗余”的温柔与守望,其本身,或许就是构成这个世界最底层、最不可或缺的“核心逻辑”之一——一种超越纯理性计算的、更高级的协同与支撑算法。他开始隐约理解,情感并非系统的噪音,而是可能优化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参数。

而弥补前世遗憾与实现今生双向救赎的路径,正在这无声却强大的数据流交互与悄然开启的心门之间,被重新规划,缓缓延伸,指向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不再仅仅由冰冷代码构成的未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