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297章 代码之外的语法

第297章 代码之外的语法(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信息发送成功的瞬间,徐卓远感到一种类似“关键任务指令已提交至核心队列”的确认感。他没有像处理工作邮件那样期待即时反馈,这种状态同步本身,就已完成了其内在意义——一种基于他们共同“项目”(那个修复过去、构建未来的无形项目)的、独特的连接建立。他关闭手机屏幕,指尖在冰冷的金属外壳上停留片刻,仿佛在回味那瞬间的“连接”触感。

回到病房,母亲正轻声细语地同转入普通病房、依旧虚弱的父亲说着家常,内容无非是邻居家的趣事、窗外天气的转变。这些琐碎的信息,在过去徐卓远的认知体系里,属于“无效数据流”。但此刻,他安静地坐在角落的椅子上,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沉浸入自己的数字世界,而是第一次尝试“解析”这些非结构化信息。他观察到母亲说话时,父亲虽然无法长时间回应,但插着留置针的手会微微动弹手指,心率监护仪上显示的曲线,似乎也比完全静止时多了一丝微小的、难以量化的活力波动。

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调出的并非“谛听”的代码,也不是任何亟待审阅的学术论文,而是一个空白的文档。他开始尝试记录,不是记录父亲的生命体征数据(那些有专业的仪器和护士记录),也不是冷冰冰的医疗方案分析,而是……一些零散的、无法被归类的观察和感受,一种对“环境上下文”的原始数据采集。

“母亲眼角细微的笑纹,与语音中‘稳定’、‘好转’等关键词呈现强正相关。推测:非语言信息承载积极情感载荷。”

“病房窗外树叶晃动的频率(目测约0.5hz),似乎与内心某种‘无序度’或‘焦虑指数’的降低存在弱负相关。需更多数据验证。”

“消毒水气味浓度单位时间感知强度降低,被一种……未知的、可能源于母亲带来的温粥的温和气味部分替代。关联情绪:……‘安宁’?(该情绪标签准确性存疑)”

这些记录毫无严谨的逻辑链条,缺乏数学模型支持,更像是在尝试学习一种全新的、非结构化的“语言”。他意识到,要真正理解封瑶曾付出的、以及他现在隐约渴望回应的那些复杂情感,他可能需要掌握一种超越二进制和概率论的“语法”。这对他而言,其挑战性不亚于从头构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内核,甚至更为艰难,因为这里的“bug”无法通过调试和重启来解决。

口袋里的手机轻微震动了一下。不是连续震动(通常代表工作通知或应用提醒),只是单次、短暂的提示,是他为特定联系人设置的专属提醒。他的心跳频率瞬间出现了约0.3秒的异常加速,这在他自身长期监测的生理数据里,属于需要标记的“显着性事件”。

他解锁屏幕,果然是封瑶的回复。

没有文字,只有一张图片。图片内容是实验室他那台主显示器的一角,上面正运行着一段复杂的多线程代码调试界面,绿底黑字的命令行不断滚动,象征着系统核心的稳定运行。而在屏幕的黑色边框边缘,贴着一张淡黄色的便签纸,便签上手绘了一个极其简练的、由寥寥数笔曲线构成的“笑脸”:),旁边还用更小的字写着一行公式:“(Syste_StabilitynYour_peace_of_d)==true”。(系统稳定性与你的心安的交集为真)。

徐卓远的目光在那张便签和公式上停留了超过十秒。公式是他能完全理解的逻辑表达,“交集为真”意味着两者同时成立,这是她对他“系统运行稳定”最精准、最“徐卓远式”的回应,既肯定了实验室的工作,也关切着他这边的状况。而那个手绘的笑脸……它不属于任何标准表情符号库,线条略显生涩,甚至有点歪扭,却带着一种独特的、非量化的“生动性”。它像一段精心编写的、跨平台的兼容代码,既能被他那习惯于逻辑运算的核心解析(作为“积极反馈”或“状态良好”的视觉符号),又毫无疑问地承载着属于她的、温暖的、带着笔触温度的“人性化数据包”。

他指尖在回复框上悬停,试图构建回应。说“谢谢”?逻辑上成立,但感觉不够精确,无法覆盖他接收到信息时内部系统产生的复杂响应。评论她的公式写法?那属于纯技术讨论范畴,似乎偏离了当前交互的潜在情感维度。他再次感受到了自身“情感词库”的贫瘠与检索功能的乏力。

最终,他做了一件自己都觉得有些“异常”的事。他打开手机的绘图功能——一个他从未使用过的、被认为是“低效且不精确”的工具,选择最细的黑色线条,极其笨拙地、几乎是靠坐标定位般,在屏幕上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由五个尖角构成的、几乎看不出是“星星”的几何图形,旁边附上了他刚刚在文档里记录的一个观察项:“观察到窗外可见星数量:1。数据点稀少,但存在。”他试图分享他所见的、与她发送的“笑脸”可能同属“积极意象”范畴的事物,哪怕他描绘得如此拙劣,观测结果如此“贫乏”。

点击发送。这一次,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内部系统的某个非核心线程,在持续监测着网络状态和消息回执,占用着微不足道但确实存在的系统资源。

---

实验室里,封瑶看着徐卓远发来的那张抽象派“星星”和那条没头没脑的观测记录,先是微微一怔,随即,一抹了然而温柔的笑意在她唇角漾开,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漾开圈圈涟漪,逐渐扩散至眼底。

她懂。

他在尝试。

用他唯一熟悉的方式——观察、记录、分享“数据”——笨拙地、小心翼翼地,尝试与她分享他世界里的碎片,哪怕那片他观测到的星空只有一颗星,哪怕他画得如同幼稚园孩子的涂鸦,那也是他主动递出的、关于他此刻状态的、“非标准格式”的回应。这种尝试本身,比任何华丽的辞藻或熟练的套路都更让她心头发软。她仿佛能看到那个清隽冷峻的少年,如何蹙着眉,严肃地对待“表达情感”这道比黎曼猜想更让他困惑的难题,最终选择了这种最“硬核”却又最真诚的方式。

她正沉浸在一种混合着心疼与甜蜜的情绪中,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打断了她的思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