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297章 代码之外的语法

第297章 代码之外的语法(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封瑶抬头,看到门口站着一个穿着浅蓝色连衣裙、气质温婉明亮的女生,她手里提着一个印有某知名烘焙店Logo的精致纸袋,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让人不易产生反感的微笑。“你好,打扰了,请问徐卓远同学是在这个实验室吗?”

封瑶起身,目光快速掠过对方。这个女生她认识,或者说,前世认识——苏晓,比他们低一届,是学校里有名的才女,主修音乐表演,辅修心理学,家境优渥,性格开朗阳光,是校园里各种活动的常客,与她和徐卓远这种常年泡在实验室、几乎与社交活动绝缘的人仿佛处于不同世界的存在。前世,苏晓也曾明显地对徐卓远表示过好感,方式直接而大方,送过她自己演奏的音乐会票、分享过她创作的带有实验性质的电子音乐片段,但当时的徐卓远反应比对待封瑶更甚,直接以“当前研究周期内,音频信号处理非优先级任务,且公共集会时间成本过高”为由,毫无回旋余地地拒绝了,甚至可能还附带了一句“该电子音乐片段在和弦进行上存在逻辑瑕疵”的技术差评。

“他家里有事,最近请假了。”封瑶语气平和地回答,心中却闪过一丝微妙的警觉。苏晓的出现,像是一个意外插入的变量,提醒着她,这一世,徐卓远在逐渐改变、心门微启的同时,其本身在学术上的耀眼才华和那种独特的、不染尘埃的气质,依然会吸引外界的注视。尤其是,这一世的徐卓远,因为与她的互动,似乎正在发生某些积极的变化,这种变化或许不易察觉,但对于敏锐的观察者来说,可能更具吸引力。

“这样啊……”苏晓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失望,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轻轻眨了眨,随即又扬起更明亮的笑容,将手中的纸袋递过来,“那我就不多打扰了。这是我自己做的一些手工曲奇,如果你们做实验饿了可以垫一下。麻烦你等他回来,转交给他可以吗?就说……是校友的一点心意。”她的措辞得体,姿态大方,将“追求”的意图巧妙地包裹在“校友关怀”之下,让人难以简单粗暴地拒绝。

封瑶看着那袋包装精美的饼干,没有立刻去接。前世,她可能会因为内心潜藏的自卑和退缩,默默地接下,然后独自内心酸涩地猜测徐卓远会如何回应,甚至可能帮他找理由接受。但这一世,她不同了。她深知徐卓远的习惯,也更清楚自己站在怎样的位置上。

她微微一笑,笑容温和却带着一种清晰的、不容逾越的边界感:“谢谢你的好意,苏晓同学。不过,徐卓远他对非标准来源的食物摄入有非常严格的流程控制和安全考量,通常不会接受。而且,”她顿了顿,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实验室内部摆放着精密仪器和电路板的工作台,“实验室环境需要严格控制粉尘和污染物,带入食物不太符合安全规定。我想,他即使在这里,也不会希望我们破例。”她的话有理有据,既维护了徐卓远可能的态度(甚至提前预判了他的逻辑),也守住了实验室的规则,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她对徐卓远行为习惯和原则的了解程度,远超一般意义上的“同学”或“实验室同事”。

苏晓脸上的笑容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瞬,递出纸袋的手也微微收回了一些,但她很快恢复自然,仿佛只是确认了一下包装,随即彻底收回手,笑道:“啊,原来是这样,是我考虑不周了。光想着表达一下关心,忘了你们实验室的规矩和徐同学的习惯了。”她的话语依旧得体,但眼神在封瑶身上多停留了几秒,那里面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审视和探究,仿佛在重新评估这个看似安静、待在徐卓远身边的女孩的分量。“那就不打扰你了。”

送走苏晓,封瑶关上门,背靠着冰冷的金属门板,轻轻吐出一口气。她并不畏惧竞争,也相信徐卓远的心性。只是,她更加确定,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好这条来之不易的、双向靠近的路径。徐卓远这块坚冰正在因她而缓慢融化,她不允许任何不确定因素在他心门初开的脆弱时刻,带来不必要的干扰、误解或伤害。这种“守护”,并非源于不自信,而是源于对这段关系珍贵性的深刻认知。

她拿起手机,看着屏幕上那颗歪歪扭扭却意义非凡的星星,眼神重新变得柔软而坚定。她回复:

“数据点已接收。意义权重:高。”

“实验室一切安好,核心变量(代码、设备)运行稳定,无关变量已排除。”

“另:刚刚拦截了一次未经授权的‘零食投喂’attept。系统防火墙运行正常,未允许潜在干扰项接入。”

她用了他们之间正在形成的、独特的“语言”,既汇报了情况,带着一丝只有他们能懂的、不易察觉的调侃和默契,也隐晦地传递了她的“守望”与立场。

---

遥远的医院病房角落,徐卓远看到这条回复,尤其是“attept”(尝试\/企图)和“防火墙”这两个极具技术色彩的词,眉梢微动。他几乎能瞬间在脑海中构建出事件的基本逻辑模型:外部访客(身份可能为苏晓,基于历史行为数据推测)、携带非必要且可能存在未知风险的外部馈赠(手工饼干)、被系统核心守护进程(封瑶)基于预设安全规则(实验室规定&个人习惯)成功拦截。

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的情绪体验涌上心头。不是因被打扰而产生的烦躁,也不是需要对事件本身进行深度分析的负担,更像是一种……被妥善守护后的“安心”?仿佛他的系统边界,有一个极其可靠、智能且与他心有灵犀的“安全模块”在主动运行,精准地过滤掉了潜在的、不可控的外部干扰,使他无需分散宝贵的心力去处理这些“意外中断”。

他低头,再次尝试在那个记录“非结构化数据”的空白文档里追加新的条目:

“外部干扰Attept(类别:社交馈赠)被标记为‘已拦截’。核心守护进程运行状态:可靠,判断精准。内部系统响应:……趋向稳定(+0.1)?关联情绪:……安心(置信度:65%)。”

他给那个“稳定”的增量和一个初步识别出的“安心”情绪都加上了问号和置信度,因为这种因他人主动行为而产生的稳定与安心感,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权重,尚在他已有的情感认知模型和理解范围之外。

但无论如何,他知道,归途的锚点,不仅在于心门透入的微光,更在于那条连接线上,稳定传输着的、彼此能解码的守护与回应。弥补遗憾的道路,正在这一次次笨拙却真诚的、“代码”与“代码之外”的“数据交换”中,被一点点夯实,铺向充满未知却因这共享的“协议”而显得值得期待的未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