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往事的钥匙和理性的守护(2 / 2)
她按捺住心跳,没有急切追问“那个女孩是谁”,而是顺着意象本身回应:“能在那样的环境里找到内心宁静的人,一定拥有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
程静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更深的追忆,轻轻叹了口气:“是啊,她的确如此。不仅安静,才华也很出众,尤其对古典文学和艺术有着独特的感悟力……”他话语微顿,似乎意识到自己说得有些多了,转而笑道,“你看我,人老了,就容易回忆过去。现在的年轻人,像你们这样,能同时关注科技与人文,很难得。”
封瑶知道,第一次深入接触,点到即止的效果最好。她不再追问,只是将“古典文学与艺术”、“独特感悟力”这些关键词牢牢刻在心里。
徐卓远适时地将话题引回晚上的沙龙,询问了程静深对于人文与科技融合的一些宏观看法,气氛重新回到学术交流的轨道,但彼此间那种无形的联系,似乎又紧密了几分。
到达“临湖轩”,这是一座仿古设计的临水轩榭,内部已经布置成轻松的围坐形式,已有不少学生和年轻老师在场,三三两两交谈着。苏晓晴果然也在,正与一位计算机系的助教讨论着什么,见到他们进来,目光在徐卓远身上停留一瞬,又很快移开。
沙龙开始后,主持人抛出的几个话题都颇具启发性。当讨论到“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边界与伦理”时,封瑶看准时机,在几位同学发言后,从容地开口。
她没有从艰深的技术角度切入,而是从艺术史的发展脉络谈起,提及了文艺复兴时期光学器材的使用对绘画技法的影响,以及摄影术发明初期引发的关于“艺术是否死亡”的争论。
“技术工具始终在变革,但艺术的核心,或许始终关乎人的情感、思想与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她的声音清晰柔和,却不失力量,“当下的AI艺术,可以模仿风格,生成视觉奇观,但它是否具备那种源于生活磨砺、内心挣扎与喜悦的、真正打动人心的‘灵晕’?这或许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边界。科技可以拓展表现的疆域,但人文精神,始终是定义价值与意义的灯塔。”
她的发言,既有历史纵深感,又紧扣现实问题,视角独特,表述清晰,立刻吸引了全场的注意。程静深教授眼中赞赏之意更浓,甚至带头轻轻鼓了鼓掌。
“封同学说得非常好!”他感慨道,“科技是引擎,人文是罗盘。失去了方向的引擎,力量再强大也可能迷失。你能有这样的见解,非常难得。”
徐卓远坐在她身侧,看着她在众人聚焦下沉静发言的样子,目光深处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柔和。【系统日志:交互目标“封瑶”表现超出预期。逻辑清晰,论据有力,情感传递有效。成功建立“具备深度思考能力”的个人形象,有利于与关键人物“程静深”构建更平等、深入的对话渠道。对主线任务“亲情弥补”及隐藏任务“自我成长”均有正向促进。】
沙龙在深入而愉快的交流中接近尾声。程静深显然对封瑶印象深刻,结束时特意走到她面前,递过一张素雅的名片:“封同学,这是我的联系方式。你在艺术史和跨学科思考上很有灵气,以后若在相关领域有什么问题,或者来h大,欢迎随时交流。”
“谢谢程教授,我一定会珍惜向您请教的机会。”封瑶双手接过名片,语气真诚。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张名片,更是一座通往母亲往事的重要桥梁正式搭建起来的象征。
离开临湖轩,夜色已浓,镜湖倒映着星月与灯火,静谧如梦。封瑶和徐卓远沿着湖岸慢慢走着。
“今天,收获很大。”封瑶轻声说,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感觉离妈妈的世界,近了一步。”
“嗯。”徐卓远应道,【评估:今日行动综合收益率为185%,远超预期。关键人物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获取渠道成功建立。】他侧头看她,“你做得很好。”
他的肯定简单直接,却让封瑶心中暖意融融。她知道,这份“做得很好”,包含了她情绪的控制、时机的把握、以及发言的专业度。
“是因为有你在。”封瑶停下脚步,抬头看他,眼中映着湖光与灯火,清澈而温暖,“是你让我觉得,无论想做什么,背后都有支撑,可以勇敢地去尝试。”
前世的她,敏感自卑,从未想过能如此从容地与知名教授对话,能在这样的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是重生,更是身边这个人的存在,让她一点点挣脱了过去的枷锁,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徐卓远凝视着她,镜片后的目光深邃。数据流在核心无声奔涌,却无法完全解析此刻心头那种陌生的、温热的充盈感。【情感参数波动:满足感+25%,保护欲+18%,未知情感变量持续增长……】他伸出手,极其自然地替她将一缕被风吹乱的发丝掠到耳后,指尖不经意擦过她微凉的耳廓,动作轻柔而带着一种不容错辨的珍视。
“这是你自身努力的结果。”他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低沉清晰,“封瑶,你本身就拥有光芒。”
他的话,如同投入她心湖的星辰,漾开一片璀璨的涟漪。亲情线索的浮现让她欣慰,而身边这份坚定不移的认同与守护,更是她重生以来,收获的最珍贵的礼物。
两人继续并肩前行,身影在湖畔路灯下拉长,依偎在一起,融入了h大宁静而深厚的夜色中。往事的钥匙已经找到,而前方的路,在他们共同的脚步下,正延伸向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