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以贪治明 > 第346章 惨淡糜烂

第346章 惨淡糜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不知为何,李斌忽然想到了一句话,叫做“哀大莫过于心死”。

这些军卫士卒的心,怕是早就死了。

这样的人,这样的军队,到底该怎么救?!

这个问题,历史给出的答案是用“营兵制”取代“卫所制”。

正如“考进去,不如打进去容易”的道理那般,想要剥离这些顽疾,重新恢复卫所军的战斗力。

其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足以让任何人,望之而生畏。

既然改不了,那干脆另起炉灶,重新建军。

可恼人的是,营兵,李斌现在玩不了。

一方面,钱粮哪来?

营兵是全职的脱产战兵,其供养成本数倍于卫所军;

另一方面,营兵制度如今并未成为朝廷定制。

京师三大营也好、十团营也罢,都是临时编制。属于那种,各地卫所轮换入营,脱产服役。服役期满后,还要返回原籍的。

那京营,有皇帝首肯,自然能搞。可自己远在江南,莫说是搞这制度之外的营兵了,但凡自己敢打出募兵的幡巾,后脚锦衣卫就得给自己摁了...

唉!真特么,要命!

“李同知...我...让你见笑了。”

就在李斌思索叹惋间,刘烗红着老脸,重新走回李斌身边。那脸上,写满了尴尬与不适。

“刘指挥重情重义,咱们一码归一码。宁波卫落到而今这种地步,非刘指挥一人之过。加上那二人,若某所料不错,当是张千户与胡百户之子吧?”

“故人之子,刘指挥有所怜恤也是正常。”

李斌无奈地摇着头。

当下的社情,便是死者为大,身死债消。

轻敌冒进也好、罔顾军令也罢。

张镗、胡源,的确是死在了倭寇的刀下。就眼下的普世价值观而言,刘烗照顾他们的儿子,谁都说不出个不是来。

反而,若是刘烗真狠下心来,对那两人执行军法。

还容易遭人非议,被扣上诸如“苛待”、“忘义”等等帽子。

这种以“家”为中心,以“人情”为主要纽带的社会风气,亦是当下革新的难点、痛点。

“刘指挥随某走走吧,这边没必要再看下去了。”

“唉,李同知莫要再点某了。若真是怜恤后人,某就当狠下心来,以军棍加其身。只有重新让他们敬畏上官,知晓军令如山,不是儿戏,那才是真正对他们好。”

“只叹,能明白此节的人,不多啊!”

刘烗面露苦涩,自嘲地感慨道:

“某初掌印时,倒也想过整肃军纪。只是那板子,才一抬起,家公便找到了大营,指着某的鼻子就是一顿臭骂。”

“什么忘恩负义、自绝于人,什么心性凉薄...那话是要多难听有多难听...最后,某也只能不了了之,某总不能命兵士,将自家老爹叉出大营吧?”

“慢慢来吧,总会好起来的。”

“你此番能来此地,心意某已知晓。多的话,不必说了,我能理解你的难处...”

“有问题,解决问题就好。某在想,当务之急,应先唤起士卒的情绪,不知刘指挥意下如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