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新军构想(1 / 2)
士卒的情绪,说简单点就是气势,或者叫士气。
无论是对军功的渴望、对战利品的贪婪、亦或是对所谓信仰的追求、理想的追逐,甚至是对复仇的执念。
种种不同的情绪,就像是一个个目标,它们指引着军队前进的方向。
从理论的角度看,信仰无疑是最适合练强军的。但遗憾的是“学我者生、类我者死”...
以明帝国当下的环境,信仰强军,反而是最难走通的道路。
“家在国前”的普世价值观、后勤保障的不充分、上升空间的断绝,甚至还缺少那百年沉沦的千年未有之国仇,就像一道道debuff,扣在如今的卫所军头上。
正所谓“纸醉金迷不带我,全球变暖都赖我”...
缺乏基础保障,没有荣誉、物质、地位的奖赏,空谈信仰,这不是坟头烧报纸—糊弄鬼嘛?!
所以...
“某是这样想的,以整军之名,先练一所。将有亲眷阵亡的新补旗军,统一调入一个千户所。这些人,受卫所风气影响还不大,加上人人都与那倭寇有着化解不开的弑父杀兄之仇,这就是天然的哀兵。”
“有了这个基础,再有市舶榷利的供给。练养一支精兵出来,难度不大。本来,某还在想,这一所的领军之将,该从何处寻觅,但今日幸见刘指挥后,倒是让某对宁波卫,乃至尔等军卫世官,刮目相看。”
“若刘指挥不嫌弃,这一所,某想交由指挥亲自统领。”
在行向甬东书院的路上,李斌也算是给刘烗交了个底儿。
承认自己的确与新任提督市舶太监同穿一条裤子之余,更是直言不讳地表明,如今市舶司的资源,自己可以调配。
甚至...
“另外,该所之千户、百户,某就不打算用世官了。即便是不能从普通士卒中选拔,某也会去信南都兵部,从外地遴选年二十以下袭职者,调任宁波卫实职。”
“这一所,某需要它单独操练。大教场这边就不错,等新所立成,某那书院可遣教授入军卫,教授文字,更教家国大义。”
“如此,有家仇、有升赏、有大义,强军可成。”
“李同知,南都兵部那边,当真能行得通?!”
随着李斌的讲述,刘烗的眼神逐渐亮起。
其虽很少进大营同底层士卒打交道,但兵书上都言:“哀兵必胜”。一支强军,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刘烗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不成?
以市舶榷利供养一支千户所,且卫所军本身还有军屯,李斌本人又是管着军屯田土划分的府同知。
两者合力下,这一所的温饱、军饷,便得到了保证。
刘烗如今唯一的顾虑,就是南京兵部那边,是否真会配合李斌行事。
若是南京兵部不配合,那莫说是外调新锐世官入宁波卫,就连军械更新都会出问题。
毕竟,军械这东西,可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
无论是李斌还是刘烗,再给两人十个胆子,也不敢私造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