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 第433章 潜渊之鳞

第433章 潜渊之鳞(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山谷中弥漫的血腥气,在料峭的春夜寒风中凝滞不散,如同无形的梦魇,缠绕着每一个劫后余生的身影。没有时间沉浸于悲伤,甚至无法妥善安葬并肩作战而倒下的同伴。在关羽和张飞那如同受伤孤狼般警惕而冰冷的巡视下,残存的刘备军士卒强忍着泪水与悲怆,用颤抖的双手,以最快速度收敛起散落在地、尚可使用的箭矢和相对完好的兵刃,搀扶起那些因痛苦而面色扭曲的重伤员,在黎明前最为深沉的黑暗中,如同被惊散的鬼魅,悄无声息地撤离了这片浸透鲜血的伤心之地。

刘备走在队伍中间,他的步伐因极度的疲惫和内心的沉重而略显虚浮,但那根象征着他意志的脊梁,却始终如松柏般挺得笔直。他最后回首,目光穿透黑暗,深深望了一眼那片死寂的山谷。那里,不仅埋葬了他众多忠诚无畏的部下,更彻底埋葬了他之前那种试图依靠游击周旋、积蓄力量以图再起的相对单纯的幻想。曹操的狠辣与权谋手段,远比他想象的更为酷烈与缜密。

“大哥,方向往南,进入黑风岭深处。”关羽的声音低沉而冷静,他早已派出最为机警可靠的斥候探查前路,“那里山势更为险峻复杂,林木遮天蔽日,据探,有几处早年废弃的猎户木屋和天然形成的山洞,或可暂避敌军与匪寇之锋芒,稍作喘息。”

刘备默默点了点头,没有多言。此刻,任何言语在如此惨重的损失和严峻的形势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唯有果断的行动和坚定的意志才能支撑这支队伍继续走下去。

转移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压抑。伤员的痛苦呻吟被强行压抑在喉咙深处,每一次林间异响、每一次风吹草动,都让这支已成惊弓之鸟的队伍瞬间进入临战状态,紧张到了极点。张飞主动承担起最为危险的殿后职责,他那张平日里豪迈粗犷的脸上,此刻只剩下冰封般的杀意与警惕,手中那杆丈八蛇矛的矛尖在偶尔透入林间的微光下,闪烁着令人心悸的寒芒,任何试图靠近探查踪迹的活物,无论是夜行的野兽,还是可能存在的敌方眼线,都会遭到他无声无息却雷霆万钧的致命打击。

经过一天一夜几乎不眠不休的艰难跋涉,躲避了数次可能的巡逻队,他们终于抵达了关羽所说的黑风岭深处。这里古木参天,藤蔓如巨蟒般缠绕,浓密的树冠几乎完全遮蔽了天空,光线幽暗,气氛阴森。一处位于陡峭山涧旁、入口被茂密藤萝巧妙遮掩的天然洞穴,成为了他们临时的、也是唯一的栖身之所。

洞穴内部阴暗而潮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苔藓的气息,但总算提供了一个可以暂时隔绝外界危险的喘息之机。早已达到极限的士卒们东倒西歪地瘫倒在冰冷的地面上,精疲力尽和伤痛的折磨终于彻底击垮了他们的身体。关羽强打精神,有条不紊地安排人手在洞口及周边险要处布置警戒、寻找水源、采集能够疗伤的草药。张飞则亲自带着几名尚有气力的亲兵,在洞口外围利用天然的树枝、石块和带来的少量工具,精心设置了好几处隐蔽而致命的陷阱,并仔细消除了大队人马经过的痕迹。

刘备背靠着冰冷粗糙的石壁坐下,借着从洞口藤萝缝隙间艰难透入的些许微光,目光缓缓扫过眼前这支伤痕累累、士气低落的残破队伍,心头如同被压上了一块千钧巨石,沉甸甸的,几乎让他喘不过气。他下意识地轻轻抚摸着腰间那对伴随他转战千里的双股剑冰凉剑柄,眼中最初的悲恸与迷茫渐渐被一种更为深沉坚定的光芒所取代。

他深吸一口带着洞穴霉味的潮湿空气,唤来了简雍和孙乾。这两位一直追随他的文士,此刻同样面带饥馑之色,原本整洁的衣袍如今已是破损不堪,沾满泥污,但他们的眼神却依旧保持着读书人特有的清澈与镇定。

“宪和(简雍),公佑(孙乾),”刘备的声音因疲惫和缺水而异常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沉稳,“眼下情势,你二人皆知。我等已至山穷水尽之境,不能再如此坐困绝地,任由曹操及其驱策的恶狼消磨殆尽。此处虽险,终非久留之地,久则生变,乃是死路一条。”

简雍与孙乾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与沉重,他们完全明白此刻队伍所处的极端困境。

“主公之意是……欲寻出路?”孙乾试探着问道。

“荆州,刘景升。”刘备清晰地吐出这个名字,仿佛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微弱的灯火,“景升兄乃汉室宗亲,名重天下,坐拥荆襄九郡,兵精粮足,实力雄厚。更兼其与北方曹操,素有旧怨,立场相对。眼下,或许唯有南下,暂投荆州,依托景升兄之势力,我等或可于绝境之中,觅得一线喘息之生机。”

他略微停顿,让这个想法在二人心中沉淀,继续说道:“我意已决,欲亲笔修书一封,陈说当下之利害,剖白我等之困境与诚意,恳请景升兄念在同为汉室血脉、共扶社稷之道义上,予以收容接纳。此事关乎我等数百人性命,乃至未来能否存续之关键,至关重要。需得一位能言善辩、胆大心细、且忠贞不贰之士,冒险穿越如今曹军与匪患交错、危机四伏的区域,将此信安然送至襄阳,面呈刘景升。”

简雍闻言,立刻上前一步,拱手肃容道:“雍,不才,愿担此重任!纵然此行是刀山火海,龙潭虎穴,雍亦万死不辞,必为主公求得一条生路!”

孙乾也紧随其后,慨然道:“乾亦愿往!二人同行,路上既可互相照应,遇事多有商量,亦可向刘荆州显我方之诚意与迫切!”

刘备看着两位在危难之际依旧挺身而出的忠心部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感动与暖意,但他还是缓缓摇了摇头,做出了更为稳妥的决策:“不可二人同往。此行路途遥远,凶险难测,需分头行事,方为万全之策。宪和性情豁达机敏,善于与人周旋交际,可由你携带我之亲笔信,设法走相对通达之官道、大路。若遇盘查询问,可假扮南下游历之学士或小本行商,力求稳妥,目标直抵襄阳,交付书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