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 第433章 潜渊之鳞

第433章 潜渊之鳞(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又将目光转向孙乾,语气郑重:“公佑你心思缜密,为人谨慎,且对山川地理素有研究。可由你另抄录一份书信副本,携带于身,专走偏僻难行之山间小道,尽量避开主要关隘与城镇。此路虽更为艰险,却可能避开大部分耳目。若……若宪和一路不幸失手,未能抵达,则全部希望,便寄托在公佑你身上了。”

这是无奈之下最为保险的双重安排,也体现了刘备在绝境之中愈发谨慎的思虑。

计议已定,便不再有丝毫拖延。刘备寻来一块相对干净的内袍衣角,以烧焦的树枝为笔,就着那一点可怜的微光,伏在冰冷的岩石上,凝神聚力,伏案疾书。信中措辞,极尽谦卑、恳切与悲凉,将自己置于一个走投无路、求助同宗的弱者位置:

“平寇中郎将、徐州故吏刘备,百拜致书于荆州牧景升宗兄麾下:

备天涯飘零,屡遭困蹶,幸赖陛下恩德,吕将军提携,得授中郎将之职,本欲竭力报效,扫荡不臣。然国贼曹操,势大欺天,狼子野心,视备为眼中之钉,必欲除之而后快。今以大军围追堵截,更驱策黑山巨寇张燕袭我于山野。备虽率众奋力血战,侥幸击退顽敌,然将士折损惨重,粮秣兵甲几近断绝,已至存亡呼吸之秋。

每念及此,五内俱焚,痛何如哉!想我高皇帝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定四海,开创四百年基业;乃至光武皇帝,亦起于南阳,布衣兴兵,终致汉室中兴。奈何至今,奸雄迭起,社稷有累卵之危,苍生陷倒悬之苦。备虽力薄德鲜,才疏学浅,然每念及皇祖创业之艰难,光武中兴之不易,未尝不扼腕痛心,泪洒襟袍!

宗兄名称八俊,威震九州,坐拥荆襄之富庶,统领带甲之精锐,实乃当今汉室之柱石,天下仰望之栋梁。备与宗兄,皆高皇帝血脉,景帝裔孙,本系同枝,理当同心戮力,共扶将倾之社稷。今曹操北面与袁绍相持,西境对吕布戒备,然其鹰视狼顾,吞并天下之野心,早已昭然若揭。若容其剿灭备等,则北方边患稍定,其下一步兵锋所向,必是南方沃土,首当其冲者,便是宗兄所治之荆襄!此非备危言耸听,实乃唇亡齿寒之势,愿宗兄深察之。

备不敢奢望能复据州郡,再整旗鼓,只求宗兄念在同宗之血脉,悯备一片孤忠,以及麾下将士求存之渴望,暂借荆州尺寸之地,容我等残兵败将得以栖身,稍作休养。备愿立誓,若得托庇于宗兄麾下,必当恪守本分,谨为荆州北藩,拱卫边境,拒曹操之虎狼于国门之外。他日若得机遇,必当竭尽犬马之劳,以供宗兄驱策,共同讨伐国贼,上报国家朝廷之恩,下安黎民百姓之苦。言辞恳切,临书涕零,不知所云,唯望宗兄垂怜!

刘备再拜顿首。”

在这封书信中,他极力淡化了自己曾据有徐州以及吕布所封“平寇中郎将”可能带来的猜忌,不断突出“汉室宗亲”与“同宗”的身份纽带,将曹操塑造为双方共同且迫在眉睫的威胁,并将自己的定位放得极低,只反复恳求一个“容身之地”和愿为“北藩”的角色,姿态谦卑到了尘埃里。

书信写毕,交由简雍、孙乾二人各自以油布包裹,贴身密藏。两人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怠慢,稍作准备,饮罢冷水,便在浓重夜色的掩护下,向着南方那未知的凶险与渺茫的希望,毅然踏上了吉凶未卜的求援之路。

刘备默默送走他们决然的背影,回到阴冷潮湿的洞穴深处。关羽无声地递过来一个用头盔盛装的少许清水,张飞则默默地将一块在篝火余烬上烤得温热的干粮放在他手边。

“大哥,信……送出去了?”张飞瓮声瓮气地问道,打破了洞中的沉寂。

“送出去了。”刘备接过那头盔,饮下一口冰凉刺骨的清水,那寒意却仿佛让他混沌的头脑清醒了许多。

“刘景升……那人,会肯收留我们吗?”张飞挠了挠头,脸上带着惯有的直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刘备望着洞口藤萝缝隙外那一线逐渐由深蓝转向鱼肚白的天空,目光悠远而复杂,缓缓道:“尽我等之所能,准备该做之一切,至于结果……需看上苍之意,亦需看刘景升之心。但我等不能,亦不会将全部生机寄托于他人之善意。”他的声音逐渐变得坚定有力,“云长,翼德,立刻着手整顿剩余兵马,全力救治伤员,清点所有物资。即便最终真要前往荆州,我们也必须是一支尚存骨气、犹有锋芒的军队,而非一群只能任人宰割、摇尾乞怜的流民!”

他的目光重新燃起了不屈的火焰。潜龙坠于深渊,需忍常人所不能忍之屈辱,负常人所不能负之重压。但只要一片片鳞甲尚存,一口不屈之气未散,便终有腾空跃起、搅动风云之日。这黑风岭深处阴冷的洞穴,或许是他们命运中一次沉重的跌落,但谁又能断言,这里不会成为下一次更奋力、更决绝跃起的起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