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国家的力量:巨轮调头(2 / 2)
“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高技术产业化……”徐航看着新闻,对林雪说,“这不正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吗?北斗、新型通信技术……所有这些,都是国家要重点加强的领域。”
林雪点点头:“看来,我们所感受到的‘暖风’,不是孤立的。这是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国家这是在用强大的宏观调控,为我们这样的战略性领域开辟出一条相对平稳的航道。”
就在林向洋对宏观政策将信将疑、倍感无力之时,他接到了哥哥林卫东从西北打来的电话。这通电话,带着戈壁滩特有的沉稳和一种基于长期参与国家重大工程而形成的、对大势的独特洞察力。
“向洋,”林卫东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背景很安静,“最近情况怎么样?新闻里都在说金融危机,你那边压力肯定不小。”
听到哥哥熟悉的声音,林向洋这些天强撑的坚强瞬间有些瓦解,语气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焦虑和疲惫:“哥,别提了……订单没了,货款收不回来,银行天天催债,前几天……刚裁掉了一批老员工……”他简单说了说公司的惨淡现状。
林卫东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没有说什么空洞的安慰话,而是用一种异常沉稳的语气说道:“向洋,别慌。我知道你现在很难。但是,你要相信,国家正在想办法,而且是非常认真地想办法。”
他顿了顿,仿佛在组织语言,好让这个搞商业的弟弟能理解:“我在这边,搞了这么多年项目,最深的一点体会就是,咱们国家,一旦认准了方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是超乎想象的。现在面对这么大的全球危机,国家这台庞大的机器已经开动起来了。新闻里说的那些投资,不是空话。”
林卫东试图用更直观的方式解释:“你可以把这想象成一艘巨大的轮船,正在全速航行的时候,突然遇到前所未有的风暴和逆流。调头,改变航向,需要时间,需要巨大的能量,船身肯定会剧烈晃动,甚至船上的一些东西会掉落(比如你们失去的订单)。但是,只要舵手清醒,引擎足够强大,方向正确,这艘巨轮就一定能稳住,一定能闯过去!你现在感觉到的晃动,正是巨轮在艰难调头的过程。”
哥哥的话,像一块压舱石,让林向洋那颗在风浪中飘摇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他或许不完全理解那些复杂的宏观调控手段,但他相信哥哥的判断,相信哥哥所代表的那个“国家力量”是真实存在的。
“哥,我明白了。”林向洋深吸一口气,“我知道这需要时间……只是,不知道我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咬牙挺住!”林卫东鼓励道,“保存实力,等待转机。这么大的投资下去,经济生态总会慢慢起变化。活下来,就有机会。”
挂了电话,林向洋走到窗边,看着楼下依旧车水马龙的城市。夜色中,霓虹闪烁,这座城市的脉搏似乎并未因远方的危机而停止跳动。哥哥的话,财经新闻里的宏大叙事,与他自己切肤的痛楚交织在一起。他依然焦虑,依然为明天的贷款利息和员工工资发愁,但内心深处,似乎又燃起了一丝微弱的火苗——也许,这艘正在调头的巨轮,真的能为他这样的小船,带来一丝摆脱困境的希望?
国家的力量已经显现,这艘巨轮正动用其强大的资源调配和宏观调控能力,努力对抗着全球性的惊涛骇浪。然而,政策的传导需要时间,温暖的阳光并不能瞬间均匀地洒在每一个角落。就在林向洋在南方感受到的依然是刺骨寒意,苦苦期盼春天的时候,在北方的林雪和徐航,却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政策“避风港”内的暖意,正在经历着一个与南方截然不同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