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江奔流 > 第187章 不同的冬天

第187章 不同的冬天(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中午,团队成员轮流去食堂吃饭。徐航帮林雪带了一份回来,放在她的桌边。

“先吃点东西,休息一下。你看你,黑眼圈都快掉地上了。”徐航看着妻子专注的侧脸,心疼地说。

林雪“嗯”了一声,目光却没离开屏幕,手指仍在键盘上飞舞,过了好一会儿,才仿佛处理完一个阶段性任务,长长舒了口气,端起已经微凉的饭菜。

“时间不等人啊。”她一边吃一边说,“国家投入这么大,期望这么高,我们慢一步,可能就意味着整个产业链的被动。必须抢在时间前面。”

正说着,林雪放在桌上的手机震动起来。她瞥了一眼来电显示,是林向洋。

她拿起手机,对徐航做了个口型“小叔”,然后接通了电话,语气尽量放得轻松:“喂,小叔?”

电话那头,先是传来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只有沉重的呼吸声,仿佛说话的人需要积聚巨大的力气。然后,林向洋那带着浓重疲惫和一丝难以言喻的苦涩的声音才响起来:

“小雪啊……忙什么呢?”

“在实验室,刚忙完一个阶段测试。”林雪回答,她敏锐地听出了叔叔声音里的异常,“小叔,你……声音听起来不太好,没事吧?”

“没事?”林向洋在电话那头似乎轻笑了一下,那笑声比哭还难听,“能有什么事呢?就是……就是感觉,这个冬天,特别特别的冷。”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种“冷”,最终,化作一句充满无力感的倾诉:

“我这边,求爷爷告奶奶,跑断了腿,看尽了脸色。银行催命,供应商逼债,以前称兄道弟的客户,现在连电话都不接……国内市场,水太深,我们这种半路出家的,想挤进去,难如登天。”

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冰窖里捞出来的:

“刚才坐在车里,看着外面太阳那么大,可我觉得骨头缝里都在冒寒气。你哥哥说国家在调头,力量很大……我相信。可是,这调头带来的浪,好像先要把我们这些小船给拍碎了……”

林雪握着电话,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她能想象叔叔此时的处境,却无法真正感同身受那份切肤之痛。她所处的环境,与叔叔描述的世界,仿佛是地球的南北极。

林向洋并不需要她的回答,他似乎是积压了太久,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稍微宣泄的出口,也或许是,侄女所在的那个“热火朝天”的世界,刺痛了他。

他顿了顿,然后用一种混合着羡慕、自嘲和深深无奈的语气,说出了那句憋在心里很久的话:

“小雪啊……你们那边,是科技的春天,热火朝天。我这边……是外贸的寒冬,呵,冰天雪地,快要……冻僵了。”

这句话,像一道清晰的界限,划开了2008年这个冬天,中国不同行业、不同命运的两个世界。

林雪的心被触动了一下,她张了张嘴,想说些安慰的话,比如“坚持住”,比如“会好起来的”,但觉得这些话在叔叔沉重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轻飘和苍白。她最终只是轻声说:“小叔,别想太多,保重身体要紧。只要人在,希望就在。”

“希望……”林向洋喃喃地重复了一遍这个词,语气空洞,“好了,不打扰你工作了。你们忙,你们忙你们的‘春天’去吧……我,我再想想办法。”

电话挂断了。

实验室里,服务器的嗡鸣声重新变得清晰。林雪拿着手机,怔怔地出神。窗外,北方的天空阴沉,似乎又要下雪。而电话线另一端传来的那种深入骨髓的寒意,却仿佛穿透了空间,让她在这个“春天”的实验室里,也感受到了一丝凛冽。

她看向徐航,徐航也正看着她,显然从她的表情和只言片语中猜到了通话内容。

“向洋叔那边……很艰难?”徐航问。

林雪点点头,把手机放在桌上,轻轻叹了口气:“他说,他那边是外贸的寒冬,我们这边是科技的春天。”

徐航沉默了片刻,推了推眼镜:“这就是结构性的分化。外需断崖式下跌,他们首当其冲。而内需拉动和战略投资,正好覆盖我们的领域。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实验室里重新安静下来,只有键盘敲击声和仪器运行声。但林雪的心,却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完全沉浸。叔叔那句“快要冻僵了”的话,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她周围温暖的泡沫,让她窥见了这场宏大国家叙事之下,无数个体正在经历的、真实而残酷的挣扎。

***

南方的夜晚,潮湿阴冷。

林向洋和陈静拖着近乎虚脱的身体回到家中。拜访刘总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对方压价极狠,几乎是要趁火打劫,而且结款周期长得令人绝望。跑了一整天,唯一的“收获”是另一家合作多年的小供应商发来的措辞激烈的催款函。

家里冰冷空荡,没有开灯。两人甚至没有力气去做饭,陈静烧了壶热水,泡了两碗方便面。

氤氲的热气暂时温暖了冻得发僵的脸,但吃进嘴里的面条,却味同嚼蜡。

“科技园那边……也没消息?”陈静低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侥幸。

林向洋摇摇头,扒了一口面,含糊地说:“让我们等通知。意思很明显,希望渺茫。”

绝望的气氛,像浓稠的墨汁,在冰冷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下周一……银行那边……”陈静的声音有些发颤。

林向洋放下筷子,双手用力搓了搓脸,然后抬起头,看着窗外都市璀璨却冰冷的夜景。玻璃窗上,映出他憔悴而模糊的面容。

“活不下去,也要活!”他忽然说道,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被逼到绝境后,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狠劲,“我就不信,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大一个市场,就真没有我林向洋一口饭吃!”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书桌前,打开电脑:“外贸的路断了,国内市场一时半会儿打不开,那我们就想别的办法!‘四万亿’不是投基建吗?高铁、公路、机场……总需要东西吧?哪怕是做最边缘、最不起眼的配套,哪怕是去卖螺丝钉,只要能换来现金流,能让我们喘口气,就行!”

他的眼神里,重新燃起一种近乎偏执的光。那不是看到希望的光,而是不甘心就此沉沦、要与命运搏斗的凶光。

“活下去,”他盯着屏幕上搜索出来的关于各地基建项目的零星信息,一字一顿地对陈静,也对自己说,“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想办法,活下去!”

这个冬天,对林向洋和陈静而言,是如此漫长而刺骨。科技的春天在北方向他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却也映照出他们身处寒冬的残酷。国家的巨轮正在调头,但他们这艘小船,必须在被风浪彻底拍碎之前,找到哪怕只是一块小小的浮木,死死抱住。

活下去,成为此刻唯一而坚定的信念。至于春天何时到来,他们不敢去想,只能咬着牙,在凛冽的寒风中,睁大眼睛,寻找任何可能带来转机的微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