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江奔流 > 第207章 数据驱动的未来

第207章 数据驱动的未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当林帆在他的“虚拟王国”里锻炼着组织协调、内容创作和逻辑思维能力时,他的堂姐林雪和姐夫徐航,正在将他们所擅长的、更为前沿和体系化的数字技术,投向更为宏大和关乎国计民生的现实世界。他们的工作,正悄然将“数据驱动”从一个时髦的概念,转变为可感知、可触摸的社会进步力量。

在林雪的实验室里,持续数月的高强度攻关终于迎来了阶段性成果。巨大的显示屏上,不再是抽象的算法公式,而是一幅动态的、覆盖了北京某个试点城区的详细交通流量热力图。图上,代表通畅的绿色、代表缓行的黄色以及代表拥堵的红色,如同有生命的血管网络,随着早高峰的来临,不断地流动、变化。

“数据接入正常,模型运行稳定。”团队成员小倪紧盯着屏幕,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预测模块启动,开始对未来30分钟流量进行推演。”

只见屏幕上的色块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一些尚未变红的主要路口被提前标记出了橙色的预警,而一些潜在的、可能因为主干道拥堵而即将涌入分流车辆的次要道路,也被系统敏锐地捕捉到。

几乎在同一时间,该城区交通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也接收到了来自林雪团队提供的这份“未来半小时交通预报”。指挥中心的警官们看着屏幕上那些精准的预警区域,脸上露出了惊讶和赞叹的神色。

“根据模型预测,北四环辅路中关村一桥东向西方向,7点50分至8点20分拥堵指数将超过8.5,建议提前通过可变情报板引导车辆绕行知春路……”系统给出了清晰的建议。

指挥中心的负责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交警,看着屏幕上精准的预报和以往需要依靠多年经验甚至些许直觉才能做出的判断不谋而合,甚至更加细致超前,不禁感慨:“以前我们靠经验,靠路面巡逻,反应总是慢半拍。现在好了,这就像是给城市交通装上了‘预言水晶球’,我们能提前干预,把拥堵化解于无形!”

在接下来的早高峰里,依据模型预测的调度方案被迅速执行。提前的信号灯配时优化、精准的车辆分流引导……当真实的车流按照模型预测的那样汇聚时,指挥中心已然做好了准备。结果令人振奋:该试点区域早高峰平均拥堵时长缩短了18%,主干道平均车速提升了15%。

这一成功,标志着城市管理正从一个依赖历史经验和人工判断的领域,大步迈向一个由实时数据、智能算法和精准预测所驱动的的全新范式。数据,不再是躺在服务器里的冰冷记录,而是变成了可以优化城市运行、改善千万人出行体验的“智慧能源”。林雪和她的团队,用代码和算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浇筑下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与此同时,在实验室的另一侧,徐航负责的医疗影像AI辅助诊断项目,也进入了关键的临床验证阶段。**

他们的合作方,是河北某县的一家基层医院。这里的放射科医生数量有限,经验参差不齐,面对每天大量的x光片、ct影像,诊断压力和误诊风险都相对较高。

徐航带着团队开发的AI辅助诊断系统来到了这里。系统经过了对海量标注影像数据的学习,能够自动识别肺部结节、乳腺钙化、骨折线等几十种常见病灶。

县医院的放射科李医生,一位戴着眼镜、面容和善的中年大夫,起初对这套“电脑看片”的系统将信将疑。“机器还能比我们医生更会看片子?”这话听起来,与林向洋工厂里李师傅的质疑何其相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