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江奔流 > 第221章 青春的震撼

第221章 青春的震撼(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北斗!我们的北斗!”一个通信工程专业的学长激动地挥舞着拳头,“老子以后就干这个了!”

“嫦娥!玉兔!下一步是不是该载人登月了?”

“蛟龙!深潜万米!这材料技术,这压力控制,牛逼!”

“神威!算力!这才是我们搞AI的终极梦想啊!”

林帆听着身边同学们狂热而专业的讨论,看着屏幕上那些象征着智慧巅峰的模型,内心受到的触动,丝毫不亚于看到钢铁洪流。如果说军队装备展示的是国家的“肌肉”,那么这些科技成就,展示的则是国家的“大脑”和“神经”。这是一种更具时代感、更面向未来的力量。

他的专业是经济管理,此刻,他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模型,而是这些科技成果背后,所蕴含的巨大的产业机遇和经济动能。北斗导航催生的位置服务、智能交通;嫦娥工程带动的航天产业、新材料研发;超级计算机赋能的人工智能、新药disvery……这些,不就是他们课堂上反复讨论的“新质生产力”、“创新经济增长极”吗?

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在此刻与屏幕上具象的国之重器完美融合。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个人的知识积累、未来的职业选择,可以与国家发展的主航道如此紧密地贴合。

一种前所未有的“局内人”视角,开始取代他过去那种略带疏离的“旁观者”心态。他不再仅仅是一个享受国家发展红利的普通公民,他开始思考,自己能为这条奔涌向前的洪流,做些什么。

“猴子”用力拍着他的肩膀,眼睛放光:“帆子!看到没!这才是真正的‘酷’!比什么电竞冠军、流量明星酷一万倍!搞科技,报效国家,这才是我们这代人最该追的‘星’!”

另一个学社会工作的女同学也凑过来,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国家’‘民族’这些词太大,有点空。今天看着这些,突然就明白了,我们平时讨论的公平、正义、福祉,所有这些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最根本的保障,就是屏幕上的这些力量。没有这个‘硬’基础,所有的‘软’诉求都是空中楼阁。”

这些话,如同锤子,一下下敲打着林帆的心。他想起了自己之前的迷茫。是听从父母的建议,去考个公务员,寻求一份稳定?还是利用家族的一些资源,尝试经商,追逐财富?抑或是像有些同学计划的那样,出国深造,换个环境?

这些选择,似乎都围绕着“小我”的得失在打转。

而此刻,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沉重的选项,如同海平线上初升的朝阳,带着万道金光,撞入了他的视野——将个人的未来,与这个正在发生巨变的时代,与这个需要无数青年为之奋斗的国家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

他想起了在西北戈壁奉献一生的大伯林卫东,想起了在北京科技前沿探索的姐姐林雪和姐夫徐航,想起了在商海拼搏却不忘社会责任的叔叔林向洋……他的家族成员,似乎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着这场名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那么,他林帆呢?他这个享受着最好教育资源、成长于国家最强盛时期的新一代,他的位置在哪里?他的价值应该如何体现?

一种深沉的羞愧感,混合着被点燃的豪情,在他心中交织。他不能再满足于那种“精致利己”的规划了。他需要找到一个支点,一个能让他撬动自身价值、同时也能为这个让他深感自豪的国家贡献力量的支点。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手机屏幕。朋友圈的刷屏仍在继续,但此刻,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情绪的表达,更是一种无形的动员和召唤。他打开浏览器,手指在搜索框上悬停片刻,然后郑重地键入了几个关键词:“基层选调生”、“乡村振兴”、“大学生村官”。

网页跳转,大量的政策信息、报道、经验分享涌现出来。他第一次如此认真、如此投入地开始浏览这些他过去可能根本不会点击的内容。那些描述乡村面貌、讲述青年干部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如何引入新技术新理念的文字和图片,仿佛具有了全新的吸引力。

他想到了云岭村,想到了阿雅,想到了那些在田野中可能被激活的潜力。也许,那里就是一个可以让他将管理知识、将他对新经济的理解,与最真实的国家需要相结合的舞台?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一颗种子,落入了被盛典深深震撼和洗礼过的心田,开始悄然生根。

礼堂里,联欢活动的音乐已经响起,烟花在夜空绽放,将一张张年轻而激动的脸庞映照得明明灭灭。讨论声依然热烈,大家都在兴奋地规划着晚上去哪里聚餐,如何继续庆祝。

林帆却显得有些沉默。他靠在座椅上,双手抱着后脑勺,目光望着屏幕上绚烂的烟花,眼神却已穿透了那短暂的辉煌,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他心中的波澜,并未随着庆典的临近尾声而平息,反而变得更加深沉而有力。

那是一种找到了方向的震荡,一种明确了责任的沉重,更是一种即将启程的、混合着忐忑与兴奋的期待。

他知道,今晚,或者明天,家族的视频通话一定会响起。到时候,他该对长辈们说些什么?是继续扮演那个有些迷茫、需要指引的晚辈,还是可以尝试着,说出一些自己刚刚萌生的、或许还不成熟,但却无比真实的想法?

他第一次,对即将到来的家庭“线上聚会”,充满了某种类似于“述职”般的郑重感。他的青春,在这场国家盛典的震撼教育下,仿佛一瞬间,被注入了沉甸甸的、名为“家国”的魂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