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青春的震撼(1 / 2)
如果说,在北京天安门观礼台上的林雪、徐航感受到的是一种参与其中的荣耀与责任,在江城家中的周文瑾老人体会到的是穿越时空的欣慰与感慨,那么,在南方那所重点大学宽敞礼堂里的林帆,所经历的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颠覆性的灵魂风暴。
这里,是Z世代的聚集地,是网络文化、流行符号和个性表达最活跃的土壤。平日里,这个群体对过于宏大的叙事往往抱有一种本能的审视,甚至略带戏谑的距离感。他们习惯于解构崇高,用表情包和段子消解严肃,在虚拟世界中构建自己的精神部落。然而今天,当国家的力量以如此直观、如此磅礴、如此不容置疑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时,那层看似坚固的“隔膜”,在瞬间被碾得粉碎。
阅兵式开始的那一刻,礼堂里还夹杂着些许零食袋的窸窣声和低低的嬉笑。但当那如同复制粘贴般整齐的徒步方队,踏着足以让大地共振的步伐出现在屏幕上时,所有的杂音消失了。
“我靠……”林帆身边,他的室友,网名叫“猴子”、平日最爱吐槽主旋律电影的计算机狂人,发出了一个短促的、近乎失语的惊叹,嘴巴张成了o型。
林帆自己,则感觉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了一下,随即开始疯狂地擂鼓。那脚步声,透过音响,仿佛不是响在耳膜,而是直接踩踏在他的胸腔里,与他血脉的奔流产生了诡异的同步。这是一种纯粹的、生理性的震撼,超越了一切理性的分析和评判。
当歼-20以那种冷峻而强悍的姿态撕裂长空,当99A坦克的钢铁履带碾压过长安街的路面,当那如同移动山脉般的洲际导弹方队以近乎慢镜头的威严缓缓驶过时,礼堂里开始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惊呼和掌声。
起初是零星的,带着试探性,仿佛不太习惯在这种场合如此直白地表达情感。但很快,就如同燎原的星火,汇成了巨大的声浪。
“太帅了!!”
“这质感!这压迫感!电影特效弱爆了!”
“东风!是东风!妈的,看得我汗毛倒竖!”
年轻人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宣泄着内心的翻江倒海。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带领,一种纯粹而炽热的情感,如同火山喷发般自然涌流。
林帆紧紧盯着屏幕,感觉自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被投入了情感的汪洋,每一个毛孔都在疯狂地吸收着这种名为“力量”与“尊严”的液体。他从小在网络世界里见识过各种“炫技”,欧美大片的特效,游戏里的虚拟战争,但那些,与眼前这真实的、代表着国家意志和工业实力的钢铁洪流相比,显得如此苍白和虚假。这是不加任何滤镜的、硬核的、足以决定世界格局的“硬实力”展示。
他的手机在口袋里不停地震动,不用看他也知道,此刻的朋友圈、微博、他所在的每一个群聊,必然已经被阅兵的画面和视频刷屏。他下意识地掏出手机,解锁屏幕。
果然。
红色的国旗Eoji、烟花Eoji、“爱我中华”、“骄傲”、“威武”……各种激动人心的词汇和图片充斥着时间线。以往,他或许会对这种“刷屏”感到一丝不耐烦,甚至会随手划过。但今天,他一条条地往下翻看着,内心非但没有抵触,反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和参与感。
他看到有同学发了歼-20的截图,配文:“这才是真正的‘颜值即正义’!”
看到有人拍了礼堂里大家一起欢呼的场景,写道:“与有荣焉,与国同庆!”
看到有人转发了“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梗图,
这种在虚拟空间里迅速蔓延、同步爆发的集体情感,是如此的鲜活和真实。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传,而是发自每个人内心的、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的骄傲。林帆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着,最终,他也点开了相机,对着屏幕上正驶过的导弹方阵,按下了录制键,然后几乎没有犹豫,配上了三个字:“安全感!”,点击发送。
这一刻,他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与这个名为“国家”的宏大概念之间,那种曾经若有若无的距离感,正在急速消弭。它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新闻里的报道,而是与他的心跳、他的呼吸、他此刻澎湃的热血紧密相连的实体。他,林帆,是这个强大国家的一份子,这份强大,与他休戚相关。
***
游行开始后,气氛变得更加欢快,但震撼并未停止,而是转化为了另一种形式的冲击。
当“创新驱动”方阵出现时,礼堂里的气氛达到了又一个高潮。尤其是对那些理工科的学生而言,这无异于一场顶级的技术“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