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无声的遗产(2 / 2)
“我思考了很久,这笔钱该如何使用最有意义。现在,我做出决定:在我走后,请你们将这笔钱,以我的名义,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并且,我希望能特别注明,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女童,学习医学。”
读到这里,林卫东的声音微微顿住了,他感到喉头一阵发紧。其他三人也屏住了呼吸,被母亲这个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决定所震撼。
信纸上的字迹在继续:
“我这一生,受益于教育,改变了命运。从一个懵懂的女孩,成长为一名能够救死扶伤的医生,是知识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尊严,也给了我帮助他人的能力。”
“我深知,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很多聪明的女孩,她们可能因为家境困难,无法继续求学,更无法追逐像学医这样需要长期投入的梦想。这不仅是她们个人的损失,也可能让社会失去未来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我希望,这点微薄的积蓄,能够像一颗小小的火种,帮助一两个,甚至更多的女孩,点燃她们学医的梦想。希望她们能和我一样,用知识武装自己,走出困境,未来能够用她们所学,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将这份善意与责任,传递下去。”
“这就是妈妈最后的心愿,也是我能留给这个世界,最后一点有意义的东西了。”
“不要举办铺张的葬礼,一切从简。你们好好的,我便心安。”
母:周文瑾字
(日期略)
信,读完了。
房间里陷入了长久的、近乎凝固的寂静。只能听到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和每个人有些粗重的呼吸声。
没有哭泣,没有议论。一种巨大而深沉的情感,如同暗流,在四人心底汹涌澎湃。
他们看着手中这封薄薄的信纸,看着母亲那熟悉的、带着颤抖却依旧坚定的笔迹,仿佛看到了母亲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桌前,一字一句、郑重写下这些话语时的情景。
她留下的,哪里是“数目不多”的积蓄?她留下的,是一颗滚烫的、饱含着大爱与远见的仁心!是她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阅历,凝结而成的、最纯粹的精神财富!
她没有给子女留下物质的牵绊,却给这个世界,给那些素未谋面的、渴望改变命运的贫困女童,留下了一道照亮前路的光,一份沉甸甸的希望。她将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更广阔的社会责任、与女性教育、与医学事业的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份无声的遗产,比任何金银财宝都更加珍贵,它跨越了血缘,超越了生死,如同一颗投入时间长河的石子,其激起的涟漪,将在未来不可预知的时空里,持续荡漾,温暖并改变一些人的命运。
林向洋用力抹了一把脸,声音沙哑地打破了沉默:“妈……她到最后,想的还是帮助别人……”
赵庆兰和陈静早已泪流满面,她们为婆婆的胸怀和境界感到深深的震撼与自豪。
林卫东将信纸小心翼翼地重新折叠好,放回信封,紧紧攥在手里,仿佛握着母亲最后、也是最温暖的嘱托。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弟弟和弟媳,眼神由最初的震撼,逐渐转变为一种坚定的、承祖的光芒。
“妈的心愿,”他沉声说道,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我们一定要帮她完成。而且要办好。”
这无声的遗产,需要他们用行动,去让它发出最响亮的声音。